第十八章:舊箋藏暖憶
新風(fēng)鈴的玻璃碎光映在“歸處書屋”的書架上時,林喬在整理外婆遺留的舊書時,從一本泛黃的《唐詩選》里掉出了半張折痕深深的信箋。紙頁邊緣已經(jīng)發(fā)脆,上面是外婆娟秀的字跡,只寫了三行:“曉梅說喜歡風(fēng)鈴的光,下次煮槐花茶時,要多放些冰糖。”
顧行湊過來,指尖輕輕拂過字跡:“這應(yīng)該是給曉梅媽媽的便箋?!闭f著,曉梅的女兒抱著畫板走進來,今天她穿了件淡藍色連衣裙,像極了信箋里提到的、老巷春天常見的藍花楹?!傲纸憬?,我想畫風(fēng)鈴在陽光下的樣子?!彼龑嫲寮茉诖斑?,鉛筆在紙上勾勒出玻璃鈴的輪廓,里面的老照片在畫中化作一團暖模糊的光斑。
張奶奶提著竹籃路過,看見信箋眼睛一亮:“這是蘇晚當(dāng)年常用的信箋紙!那時候沒有手機,街坊們有事就寫小紙條夾在書里,書店成了‘傳信站’?!彼龔幕@里拿出一個鐵盒子,里面裝著十幾張類似的舊箋,有陳爺爺托外婆轉(zhuǎn)交給學(xué)生的詩集批注,有修鞋鋪王師傅留的取鞋提醒,還有藍布衫阿姨記的糖糕配方調(diào)整建議。
“這些都是老巷的‘悄悄話’啊?!绷謫虒⑿殴{一張張撫平,決定在故事墻開辟一個“舊箋角”。顧行找來細麻繩,在墻上拉成錯落的網(wǎng)格,把舊箋用小夾子固定好,每張旁邊都附上簡短的說明,標注是誰寫的、寫給誰、背后有什么故事。曉梅的女兒主動幫忙,用彩鉛在每張箋紙旁畫了小小的裝飾圖案:給陳爺爺?shù)墓{紙旁畫了支毛筆,給王師傅的畫了雙布鞋,給藍布衫阿姨的畫了塊糖糕。
舊箋角剛布置好,陳爺爺就拄著拐杖來了。他一眼看到自己當(dāng)年的批注,笑著回憶:“1995年那個夏天,學(xué)生們要參加朗誦比賽,我怕當(dāng)面說緊張,就把修改意見夾在書里托蘇晚轉(zhuǎn)交?!彼麖目诖锾统鲆粡埿聦懙墓{紙,“現(xiàn)在也學(xué)年輕人留個紙條,給舊箋角添點新內(nèi)容。”上面寫著:“舊箋藏暖,新聲不寒?!?/p>
傍晚,曉梅帶著媽媽的老相冊趕來。相冊里夾著更多信箋,其中一張是外婆寫給曉梅媽媽的回信:“風(fēng)鈴掛在南窗,晴天時,光會落在你常坐的藤椅上。”曉梅撫摸著信箋,聲音輕柔:“媽媽總說,書店的信箋有槐花香,原來不是錯覺——蘇晚阿姨會把曬干的槐花夾在紙頁間,讓字跡都帶著甜香。”
顧行忽然提議:“咱們做本《舊箋集》吧,把這些紙條和背后的故事整理起來,和《老巷故事集》放在一起?!绷謫坍?dāng)即點頭,曉梅的女兒舉著畫板附和:“我來畫插圖!每封信箋都配一幅老巷的小畫。”張奶奶笑著拍板:“我負責(zé)找街坊們核實故事細節(jié),保證每個字都帶著當(dāng)年的溫度?!?/p>
夜深了,書屋的燈還亮著。林喬和顧行坐在柜臺后,一張張整理舊箋,槐花茶的香氣漫過紙頁,與陳年的墨香交織在一起。曉梅留下的信箋壓在最上面,“多放些冰糖”的字跡在燈光下格外溫暖。窗外,新舊風(fēng)鈴輕輕搖晃,鈴響與書頁翻動的聲音疊在一起,像老巷在低聲訴說著:那些藏在紙頁間的牽掛,從未隨時光走遠;那些落在字里行間的暖,正順著新的筆跡,流向更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