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歸來
少年意氣,總是渴望自由,一旦離開父母的管束,就會像離巢的雛鷹。若是在風雨中獨自飛翔久了,也會想念家的溫暖。
學校生活規(guī)律、簡樸、閑散,凡事都靠自己。學習之余,張國榮會在朋友的餐館學調酒、做酒保、登臺演唱。有時候,他獨自去歐洲其他國家旅行,在旅行中明白生活的真實模樣。這些經歷,讓張國榮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自立能力。
通過發(fā)奮苦讀,張國榮以優(yōu)異成績取得獎學金,考入世界百強名校——英國利茲大學,選擇了紡織專業(yè)。這既是父親的期望,也出于他自己的興趣。若干年過去,張國榮在訪談中說:“如果當時的興趣一路培養(yǎng)下去,或許有一天,我可能會成為一個成功的設計師?!?/p>
人生之途,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利茲大學就讀一年,他就收到父親癱瘓在床、召喚他回國的消息。
回國后的張國榮不想呆在家里,為了賺錢出去租房,他賣過鞋,賣過牛仔褲,還曾去律師樓應聘,后來也到私立中學做過插班生。
正是在這個階段,張國榮和幾個意氣相投的同學組建樂隊,他自己擔任主音歌手,參加電視臺的歌唱比賽,雖然無功而返,至少讓他更深一步地接觸音樂,為之后的演繹事業(yè)打下基礎。
父親張活海、大姐張綠萍、傭人六姐,以及很多與他有過互動的人,之于張國榮的傳奇人生,都是讓我明白一點:
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每個進入我們生命的過客,緣深緣淺,都是要教會我們一些事情,借此不斷提升,找尋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