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中的水城也有自己古老的故事,朦朧又清澈……
清晨早起,束發(fā)浣面,心念嫻靜。趁古城游客的喧囂尚未清醒,我打了傘,循著大衙門街的青石小巷一路緩步。古城每一時刻的美,從清晨到日暮,我都不想錯過。天邊仍然飄灑著細雨,淅淅瀝瀝,林林的客棧還緊閉著門,濕漉漉的街道,看起來十分清清爽爽。屋瓦上炊煙如同一條游龍,驚動門前的垂楊柳上避雨的谷雀,以為起了霧,走了雨。街道邊的渠有青碧的流水淙淙,渠內(nèi)游魚悠然其樂。枕著這般潺潺流水聲入眠,夢里也還是靈動的吧,清晨被流水聲喚醒,便一大早都是帶著幾分水的潤澤的吧。沿著大衙門街直走,一路可見江浙建筑群立于街道兩旁,內(nèi)河水道里有畫舫船緩緩在水面搖曳著前行,劃槳人輕輕搖動著雙槳。小橋門外綠蔭籠,流水環(huán)繞青磚人家,以為,是在江南。
拐進一條清幽的小巷,巷子里的修竹可與屋檐齊肩,晴時遮陽,雨時遮雨,蒼郁的模樣讓人見著了也生起綠泱泱的心情來。走出巷子便視覺便也豁然開朗起來,以然是走到河岸了,古運河臥于古城南面,環(huán)繞過古城西面向北流去。站在五行碼頭邊上,舉目遠眺古運河,一幅素雅的水墨丹青渾然天成:古運河岸邊的徽派建筑、江浙建筑的黛瓦是起筆的濃墨,煙雨卻不斷沖淡,遠望只剩下若隱若現(xiàn)無力的幾抹;遠處的步云廊橋怎么畫出來了神女欲來時的感覺,它在風未斷雨還亂之中欲現(xiàn)又隱,生出一番楚楚風致好不惹人憐愛;分明是一張平靜的宣紙,怎的運河水波忽而蕩漾得緊,一個浮動的點游曳于面,定睛細看,方知原是老叟搖著畫舫煙中淺。霧濃,雨清,楊柳添苦綠,煙雨贈留白,是丹青?非丹青,妙哉妙哉!這一幅老城贈予我的水墨丹青,無紙無墨,我藏在心尖了。
沿著古駁岸繼續(xù)徐行,古運河的水也偏要一路相隨。雨仍是下著的,苦了岸上的植株,一張張淺綠的葉子覆了雨,在微弱的光線之反射下像是披了霜,倒是有趣。走至蘭婷書寓,我頓了頓足。眼前的這座小閣樓立在運河古道一旁,秀美,古色古香??讨盀戞脮ⅰ睅讉€娟秀大字的牌匾上方掛著蓋了褪色的紅絲綢、青絲綢像是折疊成的花球,絲綢有些破舊,有灰塵,一副門庭敗落的模樣。蘭婷書寓是古時一位名叫“蘭婷”的老妓女在臺兒莊開的高級妓院,門的楹聯(lián)是杜甫的詩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萊今始為君開”,錦紗朱門卻是緊閉著,未向游人開放。蘭婷書寓是古代青樓文化的紀念館。提起青樓,大概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甚至是露出一種鄙夷的眼光,想到的大都是煙花柳巷繁華地里藏匿的獻媚涎笑、肉欲之歡吧。書寓實則上是高級妓女的稱謂,這類女子往往是賣藝不賣身占多,她們往往是家道中落而深陷風塵落入樂籍,精通音律,工于歌舞。到了明代,青樓文化更加發(fā)達,有才華的歌妓,不僅工詩善書,還能作畫寫曲,真是古代文藝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從薛濤到周月仙,從陳圓圓到柳如是,這類才藝娛人在裝點著繁華世態(tài)的風流情韻之外,無疑也是將青樓文化藝術推向高峰。陶慕寧《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所作的序中指出:"她們在中國文藝史上無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世界文藝史上,這倒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大特異貢獻。"然而,透過這些妓女的內(nèi)心,誰又知道她們深陷風塵的無奈,誰又能懂得她們不屈于命運的倔強,誰又能懂得她們與意中人只能是露水情緣的哀戚呢?怕也是只有深庭院落的落花懂得,深夜里的冷雨知得吧。我不動聲色,招呼了一聲同伴,徑直往前走去,書寓的門上方的紅色絲綢折成的花球靜靜地看著門庭游客,垂下的絲帶緩緩飄著,婀娜著,孤寂著…
濃濃情韻,心兒在溫柔中軟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