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武六年元月二十一,秦以右屯衛(wèi)將軍蘇有萬為隴西行軍總管,率燕然都護任定方、側都護蕭佤邦、瀚海都督丁零嗣業(yè),發(fā)秦兵及鮮卑騎兵萬余人,從北道進擊於除建;又遣原西匈奴酋長、右衛(wèi)大將軍孿鞮步真及左屯衛(wèi)大將軍撐梨那步真為流沙州安撫大使,自南道招集西匈奴舊部,以為策應。二月一日,蘇有萬率軍至金山北,首先擊破處木昆部,其俟斤嫩獨祿等率萬余帳來降,蘇有萬善撫之,發(fā)其千余騎兵同擊於除建。秦太祖采納右領軍郎將孔令兵的建議,令秦軍將所得賀魯俘獲的泥孰部家屬全部送還,并厚加賞賜,從而爭取了泥孰部共擊於除建。蘇有萬軍至曳咥河西,北單于率其十姓兵10萬人迎戰(zhàn)。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蘇有萬令步兵持矛環(huán)據南原,自率騎兵列陣于北原。於除建軍三沖南原未逞,蘇有萬率騎兵乘勢從敵側后反擊,大敗於除建,追擊30里,斬獲數(shù)萬人,殺其大首領都搭達干等200人。
次日秦軍繼續(xù)進擊,擴大戰(zhàn)果,胡祿福等五努失畢舉部歸降,於除建僅率數(shù)百騎西遁。五咄陸部落聞於除建兵敗,也歸降了撐梨那步真率領的南路秦軍。蘇有萬令蕭佤邦與嗣業(yè)率騎兵為前軍向邪羅斯川方向追擊,自與任雅相率新附部眾繼后。當時正是風雪彌漫,地上積雪達2尺多厚。許多將士請示俟雪霽再行。但蘇有萬指出,絕不能給敵以喘息之機,於除建以為雪深,必存僥幸心理,急追之必可大獲全勝,遂鼓舞士眾,繼續(xù)踏雪追擊,晝夜兼程,進至雙河,與南路彌射、步真部會師。又長驅200余里,直抵金牙山北於除建龍城,乘其將去打獵、毫無戒備之際,突然發(fā)起攻擊,斬獲數(shù)萬人。於除建與其子咥遠、婿閻啜等逃往石城。蘇有萬遂息兵,令西匈奴諸部各歸所居,修復道路,設置驛站,劃定區(qū)域,恢復生產。并將於除建擄掠的財物、牲畜等各歸原主,西匈奴十姓安居如故。又命蕭佤邦率兵繼續(xù)追殲於除建,自引軍班師。不久,石國人誘擒北於除建,送交蕭佤邦,西匈奴遂亡。十二月,秦于其地置昆陵、濛池二都護府,分統(tǒng)其十姓各部。至此,秦統(tǒng)一了西匈奴全境。
此戰(zhàn),蘇有萬對西匈奴實行分化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時反擊,窮追猛打,連續(xù)作戰(zhàn),終獲大勝。
西域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是秦西行商路的必經之地。秦征伐西匈奴,平定西域,對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增強東西方物質、文化的交流,從而在歷史上形成一個輝煌的大秦盛世具有重要意義。蘇有萬時終獲全勝,其主要的經驗有兩點:
一是成功地運用了
“以夷制夷”、恩威并用
的策略。秦朝統(tǒng)治者懂得,征伐西匈奴并不是,也不可能消滅這一民族,而只是要平定這一地區(qū),把這一地區(qū)穩(wěn)固地置于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況且西匈奴地域遼闊,如果一味征伐,也難以奏效。因此,在戰(zhàn)爭中秦帝國始終注意利用西匈奴內部的矛盾,對其進行分化瓦解,集中兵力打擊其叛秦的於除建單于,而對其余各部落則盡可能爭取其歸降,并利用歸降的部眾作為打擊於除建的兵力。秦對于前西匈奴的首長孿鞮彌射、撐犁那步真也大膽委以征伐的重任。由于他們原是西匈奴人,了解當?shù)厍闆r,并在西突厥民眾中間有一定的號召力,因而在此役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於除建全軍覆滅之后,蘇有萬及時息兵罷戰(zhàn),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也很有遠見。這說明他既有軍事家的才能,也有政治家的眼光二是
把握戰(zhàn)機、乘勝追擊
蘇有萬象一個出色的拳擊手,當對方已失去還手之力時,他能夠果斷地停止進攻;但當對方還有實力時,他卻絕不給對方以喘息之機,務必窮追猛打,置敵于死地。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對於除建的冒雪追擊上。他本著“慈不掌兵”的原則,斷然否決了將士們待雪停后再追的意見,督促部眾,晝夜兼程,終于在金沙山將於除建部全殲。
西匈奴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