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年間山形縣佃農谷村家的女兒阿信從7歲到84歲的生命為主線,講述一個女人為了生存掙扎、奮斗、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阿信”也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代名詞。
田倉家族老祖母阿信當時年紀83歲,在家族事業(yè)第十七家連鎖超市開幕的大日子里突然不見人影,引起全家人的不安與揣測,紛紛把矛頭指向時常與阿信作對的媳婦道子。在大肆舉行開幕典禮時,此時阿信正坐在前往北方銀山火車上,不料竟被如同親孫的嘉雄找到,逼不得已只好向家人報平安。嘉雄得知奶奶回到銀山的目的是要尋找小時后的記憶,主動的表明要同行,經歷一番波折終于找到了阿信小時后居住的村子…
嘉雄一路陪伴奶奶到鄉(xiāng)下,雖然不能理解她離家出走到這的理由,但相信含有深厚情感才會如此,決定陪著奶奶直到她想回家。阿信將自己兒時不懂事的故事告訴孫子,表示七歲那年家境貧困,但并不知道家中的米已不足填飽家人,導致父親不得已要將自己送去做工,懵懂的自己卻選擇不理會堅持要讀書。小時后阿信的母親阿富為了不讓女兒外出做工,決定利用冰冷的河水讓肚子里的孩子流產,所幸鄰居前往救援才沒釀成大禍。阿信見家里一天比一天還要困苦,于是接受父親的提議到中川木材行做工,順利換取到一年份的白米飯…
阿信的父親阿造在女兒被木材行接走的當天,看著她的離去內心相當慚愧,即使個性堅強也無法掩蓋情緒的痛哭。木材行老板見阿信身材瘦小擔心她無法工作,但管家阿常表示會嚴厲的管教,因此對待阿信相當的不友善。某日阿信背著老板的兒子在院子散步,看著同齡的孩子到學校上課,羨幕之馀便跟過去偷看,讓找不到兒子的老板娘心急如焚。在學校擔任老師的松田,發(fā)現(xiàn)阿信對讀書很有興趣,決定到她工作的中川家商量,老板經過思考認為阿信對讀書有天份應該去試試,便答應讓她上學…
阿常認為阿信只是位傭人卻可以上學念書,故意罰她不準吃中飯,盡管老板娘認為體罰有失木材行名譽,但阿常表示傭人歸自己管別人無從干涉。松田老師好心每天幫阿信準備午餐,就連嬰兒在教室哭鬧也袒護她,讓同學們相當不滿,經常私下以暴力威脅阿信不準再帶孩子上學。阿信擔心自己會連累少爺決定不再上學,碰巧木材行的木工定次要上山,順便幫阿信轉交信件給家人。某日阿常發(fā)現(xiàn)錢包里少錢認定小偷為阿信,不但對她進行搜身還將阿信離家時奶奶所給的錢拿走,使得阿信再也無法忍受委屈,便趁著在河畔洗衣時返鄉(xiāng)…
定次發(fā)現(xiàn)阿常認定阿信偷錢后,才意識到她誤會阿信的為人,表明早上是自己擅自拿走錢。逃兵阿俊把昏倒在雪地里的阿信救走,原想在她清醒后送她回家,卻聽見阿信表示不愿再回木材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