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后......
一位顯得高大威猛的男子端坐在屋內(nèi)的主位之上,身前站著一眾人,有男有女,有文有武,但此時眾人臉上都帶有著一絲慌亂。
“陛下!探子急報,山海關(guān)吳三桂投靠滿族韃靼,山海關(guān)失守!”一人站出來拱手道。
他們正是闖王李自成的手下,此時已自立為帝,國號:大順。
“可惡!我等剛打下山西河北二省,根基未穩(wěn),沒想到出了這么個變故!再探!”李自成一拍座椅暴喝道。
但那人還未說什么,就有探子來報:“陛下!大事不好了!滿清正在進(jìn)攻河北省地區(qū),許多領(lǐng)土盡數(shù)被奪!河北危矣!”
聽后,李自成喉嚨一甜,一口鮮血噴了出來,隨后兩眼一翻倒在座椅之上,不省人事。
隨后幾年時間里,建國不足一年的大順政權(quán)開始土崩瓦解,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猝,次年大順亡。
滿族韃靼乘機(jī)南下,取代大順,與明廷抗衡,明廷節(jié)節(jié)敗退,天命盡失,成為第二個南宋......
公元一六四四年的一天,凌霄國內(nèi)......
“陛下!李自成拿下河北、山西,自立為帝,與我朝沖突,近幾日,滿洲韃靼拿下山海關(guān),勢如破竹,臣以為應(yīng)當(dāng)遷都淮南,暫避鋒芒!”張國匡身穿嶄新的官服,拍了拍袖口,拱手說道。
此時,李博剛略顯得蒼老,臉上的皺紋猶如刀刻下的,頭發(fā)梳的一絲不茍,但黑發(fā)卻變成了白發(fā),此時的他顯得有些疑重,托著額頭,似乎在思索著什么。
現(xiàn)在的凌霄國掌控著半個山西,即便連是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都無可奈何。
見李博剛不說話,張國匡微微抿了抿發(fā)干到褪皮的嘴唇開口道:“陛下,我朝鞏固內(nèi)政多年,人口已有三萬之眾甚至有可能突破到四萬,其中職業(yè)士兵擁有八千,精銳之師有近四千,糧草無數(shù),裝備先進(jìn)齊全,早已有了與偽明的一戰(zhàn)之力!”
明廷降將王辛霖擺了擺手隨即道:“陛下萬萬不可!若我朝遷至淮南,那樣的話我朝極有可能與韃靼,偽明接壤,到時候雙面夾擊我朝危矣!現(xiàn)如今眼看大順就要抵擋不住了,我朝應(yīng)當(dāng)乘機(jī)拿下山西,奪取大順其它領(lǐng)地,到那時......”
但他還沒說完就被李彬打斷了:“到那時,我凌霄會成為第二個大順!”
“對!我凌霄就會取代大順,是不是啊,太子殿下?!蓖跣亮馗胶偷?,說完還看向了李彬,詢問道。
李彬聽后淡淡地笑了笑,王辛霖也跟著哈哈干笑了一會,以為自己說對了,沒成想,李彬壓了壓手示意他安靜,隨即便說:“大人可能理解錯我的意思了,在下的意思是,到時候凌霄也會像大順一樣滅亡!”
聽后,眾臣啞然,一臉錯愕,隨即王辛霖站不住了,臉色難看,開口詢問道:“殿下,此話怎講?”
“因為那才是正真的被兩國夾擊!我朝為明廷阻擋了韃靼的進(jìn)攻,為明廷拖延了時間,好讓他發(fā)育,隨后背刺我朝!你們說我朝會不會亡?”李彬一臉正色道。
聽后眾臣背后發(fā)涼,冷汗傾濕了后背,額頭之上也都是冷汗,滿臉的驚慌,因為,李彬的話懟的眾人說不出話了,事情好像真就是這么回事!
“然,以兒臣之見,應(yīng)率軍攻向淮南,拿下江蘇安徽一帶,聯(lián)明抗擊韃靼!”李彬繼續(xù)道。
李博剛閉上了眼睛,似乎在思索著什么,思索了大概有一刻鐘的時間,才緩緩的開口道:“準(zhǔn)太子之奏,立即著手,不得有誤!”
“臣等遵旨!”
經(jīng)過數(shù)月的準(zhǔn)備,凌霄國載入史冊的南遷運動開始了,一路上,眾將過關(guān)斬將,勢如破竹。
漸漸的,凌霄國名氣大振,救濟(jì)百姓,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人口瞬間突破四萬,向著五萬殺去。
又過數(shù)月,宛如長龍的隊伍終于來到了安徽邊界,此時安徽還被大明所掌控。
此時一名明官打扮的縣令站在城頭之上,心虛道:“哪來的流民賊寇?也敢犯我大明?”
看到那官員后,陳濤策馬而出:“呵!區(qū)區(qū)偽明,我凌霄練韃靼都打退過,還怕你們這偽明嗎?”
“你!放肆!我明皇乃天選之子,當(dāng)今皇上!爾等賊寇安敢如此?”那官員拍打著城頭微怒道,拍得手都變得通紅。
“你明皇是個皇帝,朕也是個皇帝!平起平坐,有何不同?”此時一個質(zhì)問的聲音響出,李博剛坐著木車被幾名士兵推了出來,其他人則立刻讓出一條道。
“呵!真是笑話!區(qū)區(qū)流賊都自稱朕了,那本官豈不是玉皇大帝,明皇則是如來佛祖的信仰?。俊蹦强h令噗之以鼻,譏諷道。
“那你們這個信仰還真脆弱,被我們一群老百姓打得丟盔棄甲,從順天府(北京)打得逃至應(yīng)天府(南京)不知誰是笑話!”李博剛眼睛微瞇反駁道。
雙方你一句我一句得互懟著,拿縣令漸漸落入下風(fēng)。
“諸位貴國將士們!明廷已經(jīng)腐朽不堪,領(lǐng)土盡入敵手,我朝雖已自立但卻心向人民,不想生靈涂炭,因此我朝特向大明索要安徽江蘇兩省地區(qū),整頓軍馬,救濟(jì)百姓,與貴國永結(jié)同盟,同心同德,抗擊北方侵略者,還天下百姓一個安穩(wěn)的天下!”李彬見雙方斗得差不多了,便站出來拱手道。
“放屁!我大明不需要你們這伙流賊的幫助,北方那群雜碎,三兩下就解決了,只是陛下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堅壁清野,韜光養(yǎng)晦,到時候重整大明江山,像漢光武帝劉秀一樣秀,額不是......反正不需要爾等幫助,爾等還是從哪來回哪去吧!”那官員大袖一揮一臉輕視的說道,似乎在用鼻孔看人一般。
“哼!狗眼看人低,殿下,對于這種人直接率軍攻打便是,何須浪費口舌?”陳濤站出來不屑道。
“哦?陳濤!”“末將在此!”“本太子問你,為將者得最高境界是什么?”陳濤啞然。
“你既然不知道,那我就告訴你,為將者的最高境界便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你知道打一場仗損失的是什么?即便你勝了,但你兵力糧草醫(yī)藥等一系列損失加大,城池是你的,你敢說城中資源人口等物沒有損失?如果那樣的話,士兵們的死價值豈不是大大減小嗎?”李彬一句一句條理清晰,有理有據(jù),眾將、眾士兵聽后崇拜的五體投地。
在這樣一個時代已經(jīng)很少有人為他們著想了,因此李彬得一席話,不僅說服了眾臣,還甚得軍心。
“有太子這句話,我等上刀山下油鍋額...不對!我等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士兵們舉著武器齊聲說道,隊形整齊到無可挑剔,裝備盔甲、兵器一至,絲毫沒有流匪的氣息,甚至比明廷的軍隊還要正規(guī)的多。
隨即眾臣也是大義凜然的說道:“有太子此語,臣等愿肝腦涂地,誓死捍衛(wèi)我凌霄,誓死捍衛(wèi)陛下、太子!”
聽后李博剛蒼老的臉上紅潤不少,好似年輕了十歲一般,目光炯炯的看著李彬,異常欣慰自己的兒子能擁有如此大才之能。
“僅僅幾句話語就甚得人心,士氣大振,我能凌霄有此子,無憂矣!”李博剛捋了捋銀色的山羊胡頷首暗道。
城樓之上的士兵則相反,心中抱怨著:憑什么流賊的君主都比這南明政府好?這南明政府別指望他能說出這樣的話語,即便是能不拖欠軍餉都已經(jīng)異常不錯!異常值得表揚了!
因此城樓之上的士兵一個個無精打采,根本無心抵抗。
那縣令看后異常不滿,隨即拋出一顆定心丸:“我城中有四千之眾,糧草充溢,城墻高固,固若金湯,本官保證,只要諸位堅持到援兵前來,本官立即懇請陛下賞賜爾等每人百兩白銀,耕地幾十畝!”
“空口無憑,也想得軍心?真是可笑,三軍聽令,扎營城下!次日率軍攻破城門,取其狗頭!”陳濤策馬吼道。
“攻破城門,取其狗頭!”“攻......”諸士兵重復(fù)著陳濤的話語,熱血沸騰,士氣大振。
?。ū菊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