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wǎng) > 歷史軍事小說 > 長平之戰(zhàn)
本書標(biāo)簽: 歷史軍事  軍事  歷史 

奪上黨

長平之戰(zhàn)

一 天險上黨地

秦趙對抗,上黨具有非同尋常的地位。

先得說說地緣大勢。若以兩國腹地本土論,秦趙之間堪稱天險重重距離遙遠(yuǎn)。函谷關(guān)東出,中間隔著周室洛陽王畿、韓國、魏國的數(shù)千里河山。從秦國的河西高原東出,且不說河西高原本身之險峻,從九原云中大草原洶涌南下的大河更是難以逾越的第一天險。過了大河,又一天險呂梁山。呂梁山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接樓煩的管涔山,西南至大河禹門口接龍門山,依河逶迤近千里,連綿群峰高聳,仿佛是上天為大河刻意筑起的一道接天大堤。過了呂梁山是豐饒的汾水河谷平原。河谷平原的北部是趙國秦國拉鋸的晉陽,中部南部是魏韓兩國的河?xùn)|、河內(nèi)之地。越過河谷平原,則是又一道南北綿延千里的天險——太行山。

太行之名,古已有之?!渡胶=?jīng)?北次三經(jīng)》云:“北次三經(jīng)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焙笫馈恫┪镏荆可健吩疲骸鞍刺猩蕉比?,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東海不知所窮盡也?!痹诠湃丝谥校@太行山又叫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歷來大大有名。這道大山與呂梁山一樣,也是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起于趙國代地的拒馬河谷,西南至于魏國河內(nèi)的大河北岸,也同樣是綿延千里。

呂梁山與太行山夾峙的汾水河谷平原,還有太行山以東直抵大河入海處的千萬里廣袤土地,春秋時期都是天下第一大諸侯——晉國之領(lǐng)土。魏趙韓三家分晉,天下進(jìn)入了戰(zhàn)國。戰(zhàn)國分野:太行山以東以北為趙國,呂梁山南端(河?xùn)|)、太行山中段及南端(河內(nèi))并大河南岸平原,為魏韓兩國。也就是說,秦國要向東進(jìn)入趙國,這太行山是最后一道天險。

太行山之為天險,在于它不僅僅是一道孤零零山脈。太古混沌之時,太行山南北連綿拔地崛起,轟隆隆順勢帶起了一道東西橫亙百余里的廣袤山塬。于是,太行山就成了南北千里、東西百余里甚至數(shù)百里的一道蒼莽高地。更有甚者,這道綿延千里的險峻山塬,僅有東西出口八個,均而論之,每百余里一個通道而已。所謂出口,便是東西橫貫的峽谷,古人叫做“陘”。這八道出入口,便是赫赫大名的“太行八陘”。自南向北,這八陘分別是:

軹關(guān)陘。軹者,車軸之端也。軹關(guān)者,通道僅當(dāng)一軹(車)之險關(guān)也。這個陘口位于河內(nèi)太行山南端(今河南省濟(jì)源縣西北),是河內(nèi)進(jìn)入上黨山地的第一通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魏國早年在軹陘口修筑了一座駐軍城堡,叫做軹邑,專司防守這個重要通道。

太行陘。亦名太行關(guān),位于河內(nèi)太行山南麓之丹水出口,正對韓國野王要塞,是為韓國連接上黨的唯一通道。

白陘。亦名孟門,位于河內(nèi)太行山北折處(今河南省輝縣西)。魏國早年在這里也同樣修筑了防守城堡,叫做共邑。

滏口陘。因在太行山東麓滏水河口而得名,位于趙都邯鄲西南的石鼓山(古稱滏山),山嶺高深,形勢險峻,為趙國進(jìn)入太行山以西之上黨的最重要通道。

井陘。亦名土門關(guān),位于太行山東麓井陘山,為趙國西出汾水河谷的重要通道,更是秦國從晉陽一路進(jìn)入趙國的重要通道。

飛狐陘。亦名蜚狐陘,位于太行山東麓恒山之峽谷口。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迤邐蜿蜒百有余里,是燕趙通胡之要道。

蒲陰陘。亦名子莊關(guān),位于太行山東麓之燕國易縣西北,是燕國向西進(jìn)入樓煩的唯一通道。后世稱為金陂關(guān)、紫荊關(guān)。

軍都陘。亦名關(guān)溝,為太行山最北之通道,位于燕國薊城北部之軍都山,是燕國北上胡地之通道。

如此天險,秦國大軍要越過太行山,卻是談何容易。

這八條通道中,北邊四條(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秦國是無法利用的。因為秦國大軍只有從河西高原渡過黃河、翻越呂梁山、穿過汾水河谷平原,才有利用北邊兩陘(井陘、飛狐陘)的可能。一則是這條路線在當(dāng)時根本不可能行進(jìn)大軍,二則是縱然千方百計行軍抵達(dá),大軍也沒有可以展開的戰(zhàn)場,不堪對方一軍當(dāng)關(guān)。這種情勢,決定了秦國不可能從太行山北段進(jìn)逼趙國。從秦趙抗衡的軍爭大勢看,此時的秦國已經(jīng)穩(wěn)定占據(jù)了河?xùn)|、河內(nèi)兩郡,北邊的晉陽(今太原)也在與趙國拉鋸之中。最可行的進(jìn)逼趙國腹地的通道,是太行山南段的四條通道——軹關(guān)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這四條通道,除了滏口陘在趙國腹地,其余三條恰恰都在目下秦國的河內(nèi)郡。

然則,整個這四條通道卻都要通過一片要害山地。這片山地便是上黨。

上黨者,以其高“上堪與天黨”之贊譽得名也,可見其巍巍乎高踞中原之威勢。

太行山巨浪排空般崛起時,連帶掀起了一大片崢嶸高絕的山地,西面威逼汾水河谷,東面鳥瞰邯鄲谷地,這便是橫亙于兩大谷地平原之間的上黨高地。這片高地北起閼與,南至河內(nèi)與太行山連為一體,南北長三百余里。西起少水,東至漳水與太行山渾然一體,東西寬二百余里。上黨山地嵯峨,河流紛紜,峽谷交錯,林木蒼茫,除了四條陘口出入,整個上黨仿佛一個渾然無孔混沌未開的太古封閉之地。在這四條陘口漸行交會的東部高地,恰有一座險峻關(guān)口當(dāng)?shù)?,這是赫赫大名的壺關(guān)。此地兩山夾峙,狀如壺口,春秋晉國在這里設(shè)置城堡關(guān)口,得名壺關(guān)。有了壺關(guān),你縱進(jìn)入上黨,也無法繞過它而進(jìn)入趙國;當(dāng)然,趙國從滏口陘進(jìn)入上黨,不越過壺關(guān),也無法南下西出。

如此看去,上黨山地便成了巍然矗立在太行山西麓的一道峻絕天險。趙國得上黨,便是邯鄲西部天然的戰(zhàn)略屏障,可一舉將秦國壓制在河內(nèi)。秦國若得上黨,則可居高臨下地逼近到邯鄲百里之內(nèi),趙國腹地大開,無險可守。雖然秦國也可從安陽北進(jìn)趙國,然卻必須渡過漳水之險方可北進(jìn),其威力遠(yuǎn)遠(yuǎn)不如奪取上黨。

唯其如此,上黨天險陡然大放異彩,成為秦趙兩強(qiáng)的必爭之地。然則,微妙之處在于:此時的上黨天險既不在秦國手里,也不在趙國手里,卻在韓國手里,是韓國北邊一個郡。如此一來,爭奪上黨頓時成了天下最為矚目的一件大事。

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

白起接到密報時,上黨之變正在緊鑼密鼓地行進(jìn)之中。

還在秦國威懾周王室與韓國割讓河外渡口之地時,韓國的一位大臣警覺了。這位大臣,是上黨郡守馮亭。馮亭本是東胡名士,少年游學(xué)入中原,曾在燕國上將軍樂毅滅齊時做過中軍司馬,后來樂毅遭罷黜,馮亭也憤而離燕南下。路過新鄭,恰逢韓釐王求賢守上黨,馮亭慨然應(yīng)之,從此做了韓國的上黨郡守。馮亭才兼文武,穩(wěn)健清醒,硬是在韓國日見衰弱的情勢下將上黨治理得井井有條,防守得水泄不通,無論秦趙魏三國如何滲透,總是不能亂其陣腳。秦國奪取韓國河?xùn)|、魏國河內(nèi)兩郡后,上黨郡事實上成了漂浮在秦趙兩國間的一座孤島,與韓國本土連接的通道只剩下了一條路:南出太行陘,經(jīng)野王要塞南下渡河進(jìn)入韓國??v是如此險峻,馮亭還是鎮(zhèn)靜如常,率領(lǐng)五萬守軍穩(wěn)穩(wěn)地駐扎在上黨。倏忽十余年過去,馮亭非但成了韓國棟梁,而且成了秦趙魏三國時刻關(guān)注的搶眼人物。

然則,秦國兵不血刃地奪取東西數(shù)百里河外渡口后,馮亭驟然緊張了。

上黨高地原本屬于晉國,魏趙韓三家分晉時,閼與以東的上黨高地分給了趙國,其余絕大部分上黨高地全部歸屬韓國。于是,韓國有上黨郡,趙國也有上黨郡。同是上黨郡,在兩國的重要性卻有著天壤之別。趙國將上黨看做抗秦戰(zhàn)略屏障,看做邯鄲西部一道不可逾越的天險長城。而上黨對于韓國,卻越來越成為沉重的飛地累贅。戰(zhàn)國初期,上黨尚是韓國北部抗擊樓煩、東北抗擊中山國與趙國的屏障。及至秦國東出,河?xùn)|河內(nèi)皆歸秦國,上黨便成了韓國在大河北岸的一塊飛地。上黨雖然是三晉兵家圣地,然而卻是個民生窮困之地,若無源源不斷的糧草輜重輸送,五萬大軍是無論如何撐持不到半年的。秦國未奪河外渡口時,韓國尚可從大河水道北上野王輸送糧草輜重。河外渡口之地歸秦,水路立即斷絕,再要北上野王,便要依商旅之道向秦國交付關(guān)稅并經(jīng)秦軍查驗貨物方可通行。經(jīng)年累月如此,日益窮困的韓國如何吃得消?若繞道趙國進(jìn)入壺關(guān),雖則不用關(guān)稅,路途卻是遠(yuǎn)了幾倍,一路上人吃牛馬吃,運到也所剩無幾了。這便是軍諺“千里不運糧”的道理,誰卻支撐得起?如此一來,上黨可能立即陷入饑荒。上黨十七座關(guān)隘城邑,本來就存糧無幾,若斷絕輸送,不出三個月便會崩潰。

春風(fēng)料峭的三月,馮亭兼程南下,連夜渡河回到了新鄭。

“公有謀劃,本王聽你便是。”韓桓惠王一見馮亭便知來意,愁苦地皺起了眉頭。

“臣啟我王。”馮亭毫不猶豫,“窮邦不居奇貨。上黨眼看不守,當(dāng)適時出手。”

“出手?如何出手?”

“河外道絕,目下又正當(dāng)春荒,三月之后上黨軍民必亂。若秦國奇兵突襲,亂軍必不能應(yīng)。上黨若歸秦,趙國岌岌可危矣!趙國若亡,韓魏必接踵而亡也。不若將上黨歸趙。趙思上黨久矣,得之,必感韓國之情。秦亦欲得上黨久矣,其時必力奪上黨而攻趙國。趙與秦戰(zhàn),必親韓,韓趙結(jié)盟則魏國必動心,韓趙魏三家同心,則可抗秦于不敗之地也!”

“哎——”韓桓惠王長長地驚嘆了一聲,“好謀劃!左右要丟,何如丟個響動,也教秦國難堪一番?你只說,如何鋪排?”

馮亭如此這般說得一番,韓桓惠王立即拍案定奪,連夜開始了種種籌劃預(yù)備。次日清晨,韓王特使立即秘密北上邯鄲。與此同時,馮亭的請降密書也送到了行丞相事統(tǒng)領(lǐng)國政的平原君府邸。平原君一接到馮亭密書,頓覺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連夜進(jìn)宮稟報。孝成王趙丹剛剛與韓國特使密談完畢,要與平原君商議。兩下一說,平原君覺察到了一絲異味:同是一事,韓國為何分做兩路來說?莫非背后還有其他情由?思忖不透,平原君主張重臣會商,以免在此緊要關(guān)頭出錯。

次日清晨,趙國重臣濟(jì)濟(jì)一堂。孝成王趙丹開宗明義:“韓王特使昨日入趙,言韓國河外道絕,上黨難守而欲交趙國;上黨守馮亭亦致密書于平原君,欲帶上黨軍民歸降趙國。兩路一事,我當(dāng)如何處置?事關(guān)重大,諸位但盡其所言,毋得顧忌?!?/p>

話音落點,大臣們驚訝得相互觀望起來,顯然是在探詢誰個與聞消息,卻又都輕輕地相互搖頭,顯然是誰都覺得突兀。畢竟,上黨之地是太顯赫太重要了,韓國如何要拱手讓給趙國?接納不接納?各自后果如何?因應(yīng)對策又如何?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之連續(xù)謀劃,驟然之間如何想得明白?一時之間,大臣們良久默然。

“老臣以為:韓出上黨,目下是一發(fā)而動全局之大圖也!”還是素富急智的藺相如先開了口。身為先王舊時權(quán)臣,雖則相權(quán)名存實亡,藺相如事實上只在邦交事務(wù)上保留得些許權(quán)力,但藺相如卻是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諱,“上黨之地已成秦趙對抗之要害,然在韓國卻是死地。唯其如此,韓國要出手上黨,此為大勢使然也。然則出此重地,韓國必有大局圖謀,絕非馮亭一人心血來潮耳。否則,不當(dāng)一事兩路。為韓國計,老臣以為其圖謀在于:借獻(xiàn)上黨而與趙國重結(jié)抗秦盟約,進(jìn)而引魏國而成三晉抗秦之盟。如此可借趙國魏國之力,保實力最弱之韓國長得平安也?!?/p>

“相如之言大是!”

虞卿立表贊同。魏齊自殺后,虞卿連夜逃楚。不想春申君黃歇對他與信陵君夙敵魏齊交厚大是反感,毫無舉薦他在楚國做官之意。萬般無奈,虞卿只好又回到了趙國。素來尚友尚義的趙國人,全然沒將虞卿掛印出逃當(dāng)做叛逆之舉。更兼平原君對魏齊之死原本深為愧疚,絲毫沒有追究虞卿之罪,依然將他官復(fù)原職,只是沒有了相權(quán),成了與藺相如一般的空爵上卿。自此以后,虞卿再也沒有了初時相權(quán)上卿的那般新貴氣焰,與藺相如交好起來。兩人多閑暇,常聚議天下邦交,竟是十分的投機(jī)融洽。今日見藺相如開了先河,虞卿立即跟上,“韓國之謀雖從己出,卻與大局有利。秦壓河外,韓國岌岌可危,魏國惶惶不安。趙國雖強(qiáng),單抗秦國卻也吃力。若得三晉重新結(jié)盟,天下格局必是為之一變?!?/p>

“言不及義也!”平陽君趙豹冷冷一笑,“兩位上卿只說,究竟接納上黨否?”

藺相如淡淡道:“平陽君必有大義之見,愿聞其詳?!?/p>

“老夫之意,上黨不能要!”趙豹沉著臉,“無故之利,貪之大害也!”

“韓國信服趙國,如何無故之利了?”孝成王不禁插了一句。

“此言差矣!”趙豹以叔父之身,對孝成王毫不客氣,“秦國斷絕河外之道,顯然是要逼韓國交出上黨。韓國明知秦之圖謀,卻偏偏將上黨獻(xiàn)于趙國,分明為移禍之計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縱是趙國強(qiáng)大也未必穩(wěn)妥,況乎趙國未必強(qiáng)于秦也,如何不是無故之利了?趙國若受上黨,必然引秦國大舉來攻,豈非引火燒身?一言以蔽之,上黨是個火炭團(tuán),萬不可中韓人之算計,受此招禍之地?!?/p>

“平陽君何其大謬也!”隨著一聲響亮的指斥,一個玉冠束發(fā)的英挺年輕人從后排霍然站起,正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其時趙奢已死多年,趙括承襲了馬服君虛爵,尋常被人稱為“馬服子”。由于曾在宮中與當(dāng)年的太子趙丹一起讀書多年,孝成王對趙括分外贊賞,一即位便授趙括以職掌邯鄲防衛(wèi)的柱國將軍。論官職,柱國不是高位重臣,然則由于趙括承襲了馬服君爵位,便成了封君大臣。更兼趙括幼時大有才名,成年加冠后更是見識不凡,在趙國朝臣中已成了最是光彩照人的后起之秀。當(dāng)然,更根本處在于趙奢聲望與孝成王之器重贊賞,趙括才得以位列高爵重臣之秘密朝會。此時趙括一開口便咄咄逼人地指斥這位極其傲慢的王叔,大臣們一則振奮二則緊張,殿中鴉雀無聲,連平原君也不禁瞪了趙括一眼,覺得趙括未免過分。饒是如此,趙括旁若無人,侃侃高聲道,“固國不以山河之險,失國不因四戰(zhàn)之地。先君武靈王時,趙無韓國上黨,卻胡服騎射拓地千里震懾天下。唯其如此,趙弱趙強(qiáng),趙存趙亡,固不在上黨險地也,在國力也,在軍力也,在朝野之氣也!”只這幾句,大臣們眼睛便是一亮——不愧馬服君之子,有膽氣!

“接納上黨與否?根本處不在韓國圖謀如何,而在趙國情勢如何?!壁w括辭色凌厲,一瀉直下,“若趙國無國力、無大軍、無壯心,縱是韓國無圖謀而拱手相送,趙國可能守得上黨?若趙國有國力、有大軍、有圖霸王天下之雄心,縱是韓國不獻(xiàn)上黨,趙國亦當(dāng)奪來,又何懼移禍之計哉!今平陽君先自認(rèn)趙弱,徒滅志氣,而后視韓國獻(xiàn)地為移禍之算,誠可笑也!若以此說,上黨歸趙為韓國移禍,上黨歸秦莫非便是韓國依附虎狼?夫一弱韓,自忖險地難守,危難之際思大局,獻(xiàn)地于同根之邦,圖謀結(jié)盟抗秦,于情于理于道于義,何者有差?何獨不見容于平陽君而中傷若此乎!”

平陽君怒不可遏,戟指大喝:“豎子無謀,大言誤國!”

趙括哈哈大笑:“小言有謀,大言無謀,平陽君何其滑稽也!”

“豎子只說!趙國抗得秦國么?”

“我便為平陽君一算?!壁w括掰著手指,“秦國大軍五十余萬,趙國大軍也是五十余萬;秦國人口千萬左右,趙國人口也是千萬左右;秦國倉廩有十年軍糧可支,趙國倉廩也有十年軍糧可支;秦國軍資器械有多少,趙國也一般有多少,還多了林胡草原的數(shù)十萬馬匹牛羊,戰(zhàn)馬比秦國尚居優(yōu)勢;秦國有名將,趙國也有名將;秦國有能臣,趙國更有能臣;秦人尚武好戰(zhàn),趙人更是舉國剽悍胡風(fēng)。平陽君但說,趙國哪一樣抗不得秦國?”

上一章 趙括 長平之戰(zhàn)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開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