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桀亡國
不降死后,讓其弟扃繼承了后位。扃死,其子廑繼位。廑繼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他改變了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tǒng),開始著重恭順天帝。《史記·夏本紀(jì)》記述道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不少方國部落開始對夏室產(chǎn)生了不滿,但華夏族與東夷族的關(guān)系仍然友好。這有可能是東夷族與華夏族的同化度較高的原因。孔甲死,其子皋繼位。皋死,其子發(fā)繼位。這段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guān)系惡化,氏族內(nèi)部的糾紛也激烈化。
從孔甲經(jīng)皋與發(fā),到履癸(即桀)內(nèi)亂不止。
夏桀正在加載夏桀
孔甲亂政后夏王朝的統(tǒng)治日益衰落。發(fā)死后,其子履
癸(夏桀)繼位。桀善武,《史記·律書》夸張地說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馬”。桀在位期間,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破裂。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因此還常常討伐那些不順從的部落。古文獻中說桀貪色,他在擊敗某個部落后會從那部落中挑選出他所鐘愛的女子帶回宮作為妃子。《國語·晉語》提到的有施氏、《竹書紀(jì)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這種下場。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jié)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憤怒中奔投了商湯。桀的屢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較有權(quán)威的部族。有緡氏(舜的后代)因不服順桀而被滅之?;顒佑诮窈幽蠔|部山東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亂這期間興旺了起來。桀又因商不服的借口討伐商首領(lǐng)湯并敗之。湯被囚禁于夏臺(一作鈞臺),隨后被釋放。除了夏室對外關(guān)系的惡化外,文獻中還提到了桀在廷內(nèi)用人失當(dāng)。
桀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苦,大約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領(lǐng)湯率領(lǐng)著方國部落討伐桀。滅了親夏部族韋、顧、昆、吾后在倉皇與桀開戰(zhàn)。湯的勢力大,桀抵擋不過,一邊逃一邊戰(zhàn),最終戰(zhàn)敗于有娀氏舊址。桀逃至鳴條(一說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湯追之,又在鳴條展開了大戰(zhàn)。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于歷山(一作鬲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縣)并死于此處(《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稍有不同,說湯“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
鳴條之戰(zhàn)夏室復(fù)滅,在方國部落的支持下湯在亳(今河南商丘)稱“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quán),
夏朝,共傳13世(《世本》載12世)、17王,
歷時472年,
公元前1600年滅亡。
夏人后裔
夏滅亡后,剩余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
還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桀帶著不少夏族民眾從歷山南遷至南巢,這便是南支。北支進入蒙古高原,與當(dāng)?shù)刂T族融合,有人認(rèn)為這便是后人所稱的匈奴?!妒酚洝ば倥袀鳌份d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括地譜》更詳細(xì)地解道“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中國謂之匈奴。”商湯王因帝寧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貴族于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妒酚洝り愯绞兰摇份d夏裔在“殷時或封或絕”
。周武王滅商為王之后,封大禹的后裔東樓公于杞地,延續(xù)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為崇尚夏禮,還特意去杞國訪問考察
。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為禹守陵至今
。***、胡厚宣、程憬等認(rèn)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戰(zhàn)敗后的夏。根據(jù)卜辭記載,土方是位于殷西北方的一個強大方國,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長期征討的對象。武丁征服土方后,在其腹地“唐土”建設(shè)大型城邑“唐”,鎮(zhèn)壓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不再有土方叛變的記載
。周初,成王封晉國始君唐叔虞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