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2023年6月,吉林的周浩云從長春某小吃街的32樓拋磚砸死大學生婁月。周浩云因不能自食其力,產(chǎn)生了厭世和仇視社會的情緒,但又沒有勇氣自殺,所以就想通過犯罪獲得死刑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預謀通過從高層建筑物多次投擲物品來危害不特定人員的生命。在6天內(nèi),他先后投擲了兩桶5升桶裝水、3罐未開封的可樂和8塊磚頭,導致樓下小吃街的3名食客及攤主受傷,其中婁月死亡。
案例二: 2024年11月11日19時48分許,珠海62歲的樊某因離婚財產(chǎn)分割不滿意,故意開車泄憤,撞死35人、撞傷43人。
案例三: 2024年10月2日18時42分許,景德鎮(zhèn)20歲的廖某因和女朋友吵架,故意駕車泄憤,撞死一家三口(一對夫妻和8個月的嬰兒)
案例四: 2024年12月1日貴州發(fā)生了森林火災。警方發(fā)現(xiàn)一個可疑女人,經(jīng)過盤問后,羅某某承認了自己放火燒山的事實。她之所以放火,是因為認為上山撲火的人需要喝水,會留下礦泉水空瓶,她可以撿去賣錢??。
上面四起案件都是真人真事,這些人都是“想怎么樣就讓其怎么樣”的教育方式和“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思維邏輯的產(chǎn)物。
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外國人的孩子是想怎么樣就讓他怎么樣的,不像中國人教育孩子?,F(xiàn)在的孩子壓力太大,應該讓他放松,他想怎么樣就讓他怎么樣。”
外國人“想怎么樣就讓孩子怎么樣”是指不干涉子女的婚姻,不干涉子女選擇職業(yè),而不是縱容子女泯滅人性地使壞作惡。 許多文明國家的人綜合素質(zhì)都很高,孩子在綜合素質(zhì)高的家庭和人群中耳濡目染長大,不需要刻意管教自然就成為高素質(zhì)的人。
外國人,賣出去了的房子,錢到手之后,還會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壞了的部位都會修理好; 進出公眾場所時,總要回頭看看,生怕門會彈到撞到后面的人,確定后面沒有人,才會把推門的手松開。這說明外國人處處為別人著想。
咱們應該向外國人學習為別人著想的好榜樣,建立美好的環(huán)境氛圍;而不是斷章取義“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放縱自己的陰暗面,想拿磚頭砸人就拿磚頭砸人,想開車撞人就開車撞人,想放火燒山就放火燒山,制造白發(fā)人送兒送孫的悲哀。
景德鎮(zhèn)被撞死的一家三口都是單傳,就剩下兩位絕代了的老人。珠海被撞死的35人,是多少個家庭的破碎!多少人撕心裂肺悲痛欲絕地哀嚎!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消防支隊第五大隊在處理天津瑞海國際物流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時,全軍覆沒,25名消防兵全部被燒死了。消防兵一般都在18—22歲之間,那是真正含苞待放的花苞?。〔皇亲约荷囊餐葱陌?!
為了幾個空瓶子竟然放火燒山,知道上山撲火多危險嗎?前些年,修水北門山上著火,就燒死幾個上山撲火的人。
我嚴重懷疑,凡事蠱惑人們“孩子想怎么樣就讓怎么樣”的都是間諜,目的是想腐蝕中國的后代。人怎么能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呢?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獨自背著書包、戴個破斗笠、打雙赤腳、端一碗飯彎山彎嶺去上學;普遍十二三歲就開始種田、砍柴;女的十六七歲就嫁人了,男的十八九二十歲就娶妻生子分家了,就靠一畝三分地養(yǎng)家糊口,從來都沒有人說壓力大?,F(xiàn)在的孩子, 十七八歲在附近讀高中,還有家長用車接送,書包有人幫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么說一聲就有,不滿意的隨手一扔,書讀到不愿讀為止,二十多歲還以為爺爺奶奶是免費保姆,父母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壓力從何而來?
有些人可能會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錯?
疼愛自己的孩子當然沒有錯,既然生下來了,就必須對他負責任,必須疼愛他。但最起碼你得令他知道并記住,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絕對不能做的。
應該做的——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重視別人的生命。絕對不能輕視自己的生命,更不能傷害別人的生命。在家,對父母應該盡到孝順贍養(yǎng)的義務;對配偶,應該做到忠貞不二、相親相愛的情義;對子女,應該負起護養(yǎng)成人、放讀完配、嚴管善教的責任。在外,應該愛崗敬業(yè),遵紀守法,誠信友善,利己利他。不能損人利己。不能目中無人,無法無天。絕對不能破壞公私財物和破壞別人的家庭。
不管不教、他想怎么樣就讓他怎么樣是疼愛嗎?那是扼殺孩子,那是害人害己。撞死了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還得去刑場收尸,還得遭人唾罵和指指點點,不是害己嗎?
我有一個親戚,父母重男輕女,他一出生,11歲的姐姐就被送給了別人做童養(yǎng)媳,家里所有好吃的、好衣褲都歸他了。不管做錯什么事,從來沒挨過指責批評,他做什么父母都說好,而且事后父母都默默地擺平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
親戚二十歲時,在學堂感冒了,其父把牛高馬大的他從學堂背回家,從學堂到家80公里,其中還有五公里很陡的上坡山路,一大清早從學堂出發(fā),太陽落山才到家。父親累得趴下了也沒讓兒子走一步。
親戚不愿讀書了,父母就給他娶了老婆,又送他去武寧縣學醫(yī)。
親戚學醫(yī)三年期滿,脫師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堂弟一起搞了一場惡作劇,把自己和堂弟打成了返戈命分子,豆了三年——他回到家里,所有人都去了田地里勞動。對于他來說,勞動是從來都沒有想過,更何況干活!感覺寂寞,就到處閑逛。他走到隊長家里,見只有隊長的妻子一個人在家,就心里生一念,去找到自己的堂弟嘀咕一番后,又去田里找到一個綽號叫番瓜的人,說:“番瓜!隊長叫你去開會,人都到齊了,你快點哦!” 番瓜走到隊長家,看見并沒有人,就走進臥室去問隊長的妻子。此時我親戚和堂弟堵在門口,逼著番瓜承認與隊長妻子做了茍且之事,并逼著番瓜寫下保證書。番瓜第二天就去大隊說我親戚兩兄弟是返戈革命分子,刻了公樟。
你以為就是我親戚自己吃苦嗎?他豆了三年,他老婆就送了三年飯,流了三年淚。他今天牽到這里斗,明天牽到那里豆。他牽到哪里豆,他老婆就往哪里送飯。
他堂弟被折騰怕了, 三年后平反時,抓住機會去了司法局當律師。本來我親戚也可以去醫(yī)院上班的,但他還沒折騰夠,又參加了粉碎泗人邦的運動,去……以至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
由于我親戚經(jīng)常搞七搞八,大隊長勒令他三天之內(nèi)出屋,搬走。他就帶著妻兒搬到湯橋鄉(xiāng)去了。在那里,他每天拿手帕包著額頭裝病,他老婆挺個大肚子,背一個兩歲的孩子,前面一個后面一個,每個月去生產(chǎn)隊里做30天,掙公分養(yǎng)活裝病的丈夫。
之后調(diào)到龍港去做醫(yī)師,不知道他在那里干了什么,沒過多久就搬回老家了。
分田到戶了,我親戚的老婆很高興,對他說:.“太好了,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以前因為你不去生產(chǎn)隊里干活,靠我一個人掙公分,去領(lǐng)糧食的時候總是看隊長的臉色?!?/p>
再也沒有隊長管我親戚了,他飲酒作樂,欺男霸女,為所欲為。和一個女的相好了,就住到她家里去了,逼著她丈夫睡床里邊。為了討好那女人,把老婆種出來的糧食和養(yǎng)的豬都拿去賣掉,買東西送給那女人。自己的老婆帶著孩子在家里摘豆角葉、薯葉、苦菜當飯吃。
有一次,親戚和鄰居鬧糾紛,他母親氣得中風了,其父與其妻都去幫他鬧糾紛,其母幾天幾夜沒人喂食喂水,就死了。
我親戚對父親非打即罵,長期叫父親老蠢古、老不死的, 經(jīng)常拳腳相加,因為他讀書是上的最有名的學堂,才華好,又養(yǎng)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習慣,所以別人都怕他,父親去哪里告他都沒有用。他父親七十多歲了,而且嚴重水腫,不能干活了。經(jīng)過村里調(diào)解,我親戚愿意贍養(yǎng)父親,每個月半斤油,一斤鹽,九斤米贍養(yǎng)。他說:“坐牢的人都是吃三兩米飯的,我按國家標準總沒話說吧!” 實際上那時坐牢是一頓三兩米飯,不是一天三兩米飯。罪犯的一頓飯,他父親得分成三頓吃。好心人送了些干菜給親戚的父親,因為只有那么多油鹽,一碗菜要留好幾天,當作寶貝一樣。我親戚心血來潮,踢開父親的門,提起門旮旯里一桶尿,使勁潑向父親的飯菜、床上、身上、頭上、臉上……
他父親死的時候都被他踢了幾腳。父親死了,我親戚一會說要把父親的尸體丟進沼澤地淹沒掉,一會又說要用鹽腌著熏起來,當臘肉過年吃,最后在鄰居和族長的勸說下,把父親埋在田間。
我親戚的兒女都是八歲開始種田,沒有書讀,只能做他的奴才,每天勒令兒女完成他定的勞動任務。還得經(jīng)??巢褓u、砍杉樹賣、砍竹子賣、砍雜木棍賣、剝棕賣、挑米挑菜去礦山上賣,賺錢給他喝酒吃肉、買墨魚吃。還逼著兒女去偷別人的菜賣,不去就跪禾架或用籮繩吊起來,端一盆火到腳下,放幾捧辣椒到火盆里,嗆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為了喝酒作樂,把耕牛也賣掉了,他家的田,都是他兒子踩在滾耙上、女兒當牛拖滾耙,咬牙使勁拖出來的。他的兒女都受盡虐待折磨,童年血淚班班,女兒16歲就被他賣掉了。
因為我親戚經(jīng)常打老婆,跟他吃了一輩子苦的老婆終于喝農(nóng)藥自殺了。
我親戚寫了一本遺言,我還記得其中一條 “我下葬后,我的兒子女兒,必須帶被褥到我墳場里睡七天,為我守靈?!逼渌敿毜耐浟?,只知道比皇帝的要求都更高。因為他從來都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提出的要求,父母都是唯命是從,從來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付出。
我親戚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養(yǎng)兒不教如養(yǎng)驢,養(yǎng)女不教如養(yǎng)豬?!?/p>
有人跟他開玩笑:“像你這種驢是早都被煮了吃掉了。”
我親戚就是“想怎么樣就讓他怎么樣” 教育方式的產(chǎn)物。任何時代,在“想怎么樣就讓他怎么樣”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人,都是禍害,害人害己。養(yǎng)不教,父之過。他父親受怎么樣的虐待折磨都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只是害苦了他妻子和兒女,太可憐啦!雖然他已經(jīng)死了,但留在兒女心中的回憶永遠都是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