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記載,在宋徽宗二十年,有一位行俠仗義,劫富濟(jì)貧的俠客,說是俠客但對于官府來說或許更像是一個盜賊。他看不慣貪官污吏,總是偷取貪官的錢財(cái)來救濟(jì)老百姓。在一次偷盜逃跑的過程中,縱馬奔馳,不小心帶起路邊姑娘的裙邊,他看到官府的官兵并沒有追來,便下馬道歉。結(jié)果一見鐘情,想要娶其為妻,不再偷盜,開始美好的新生活。
雖未盜賊,但是品行端正,相貌堂堂,終獲芳心。一起在小城里相濡以沫,小巷吃面,窗前看雪,談笑風(fēng)生,愜意非常,為了女子開心,他不惜用夜明珠做彈珠彈落山雀。
公元1126年,大盜決定娶女子為妻。他想把這世間所有的美好都獻(xiàn)給他心愛的姑娘,一次他聽聞南京王府有一玉簪,傳說將玉簪贈予心愛的人
變可得百世好合,永不分離。愛情里一切傳說似乎都愿意去相信,何況區(qū)區(qū)玉簪。大盜算好了自己能夠成功獲取玉簪,但是沒有算到金軍的攻占。
返鄉(xiāng)途中,聽聞金軍攻陷汴梁,一路燒殺搶掠,民不聊生,大盜馬不停蹄趕回汴梁,只希望未婚妻能一切安好,共度此生,但是事實(shí)總是讓人傷心,女子未免遇難,大盜肝腸寸斷,悔不該留她一人在汴梁孤援無助,也恨自己盜即為盜,或許無論是否劫富濟(jì)貧,終有報(bào)應(yīng)。
愛情的丟失,滿腔的恨意和悔意無法消停,大盜就此棄盜從軍,帶著對女子的留戀,戰(zhàn)場殺敵勇猛如虎,最終金軍打敗,大盜射殺了完顏克圖,也因此被封為護(hù)國大將軍,
可于錢財(cái)官爵他終無眷戀,便于朝堂之上辭官返故,回到了之前和女子共渡的弄堂小巷,當(dāng)起了說書人。每日堂前座無虛席,百姓都愛在大盜的“一笑軒”里聽著他講一個盜賊、一個將軍和一個女子的故事,每每眾人四散,卻徒留這說書人后堂淚流滿面,望著女子在庭院中種下的枇杷樹,那支掛在樹梢始終未送出的玉簪,
那玉簪也講述著大盜說盡生平事,卻終究走不出自己的故事……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大盜盜一世錢財(cái)不如竊芳心永生,而最終卻無法守護(hù),這是何等的悲涼凄婉。
你以為,她想要的是錦衣玉食
你以為,她想要的是學(xué)富五車
你以為,她想要的是金榜題名
你以為,她想要的是高樓華堂
所有的都是你以為,可曾真的問過,這些她是否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