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華踏上和親之路的那一日,倒是個十分晴朗的日子。
瓊華坐在馬車上,若有所思的挑著車簾,望著車窗外那逐漸遠去的韓非。
到底是同宗兄妹,雖不是親生,瓊華待他卻如同一母同胞的兄長那般親厚,如今自己即將離開,徒留他一人在這虎狼之地,瓊華心里還是有些不舍。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韓非可以為韓國的存亡舍了自己的命,可瓊華卻是被王后三番兩次的逼上絕路,如今的她,除了活命,便已經無路可走了。
她只想活著。
只是,有一件事,她的確是沒有想到。
韓安是韓王的嫡子,自然同她這樣無權無勢無寵的庶女是不一樣的,且韓王又一向寵愛王后,韓安是她的兒子,愛屋及烏的韓王自然是對韓安比對瓊華這個不得他喜歡且沒什么作用的庶出女兒要喜歡得多,而此次的和親之事又是韓安提出來的,韓王見瓊華如此乖順,便也隨著其他五國一般,將自己的女兒也送了過去。
但是,韓王自己怕是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決定正好合了瓊華的意愿——早前他已經派了鄭國前去秦國修建大渠,若此大渠當真修成,那么將會為秦國掃滅六國奠定了基礎,也將會打開秦國東出的大門。而瓊華雖只是女兒身,可她的才學見識卻并不比韓非差到哪里去,若是當真去了秦國,說不定哪天瓊華記起了他對自己的種種,并依著自己的性子盡數報復回去,叫韓王乃至韓安丟了自己的王位和江山也說不定。
可是眼下,瓊華卻是覺得,韓王那么多個女兒和姊妹,先前已經送了個性子十分好拿捏的韓霓過去,還生了個公子成嬌,這倒罷了,他送便送吧,畢竟為了韓國的生死存亡,他送個無關緊要的姊妹過去也無可厚非??涩F如今,秦王即將大婚,并意圖在婚后舉行冠禮,奪回秦國的大權,韓王送了瓊華過去,無非就是看著瓊華失了生母,無依無靠的,只能靠著自己的母國才能在秦國站穩(wěn)腳跟。
可韓王終究還是太不了解自己的這個女兒了,韓國對瓊華來說,早已經成了無關緊要的存在,即便韓國沒了,身為姨父的蒙武和表哥的蒙恬、蒙毅亦會是她的后盾,何況韓王對她那般涼薄,她也沒有義務再對他心存僥幸。
秦國上將軍蒙驁的兒媳、將軍蒙武的夫人、蒙恬蒙毅兄弟二人的母親衛(wèi)氏同瓊華的母親都是出自衛(wèi)國,且是衛(wèi)國那位老國君膝下一母同胞的女兒,雖是都是庶出,可老國君的膝下存活下來的兒女并不多,而兩位公主便是眾多公主之中唯一活下來的兩人,因而姐妹兩個倒是多了許多惺惺相惜之感,當年瓊華的母親離世的時候,這位夫人也曾想過要帶走瓊華,可瓊華畢竟是韓國公主,若她當真帶走瓊華那便是于理不合了,因此她也只能作罷,在祭奠完衛(wèi)夫人后便回了秦國。
雖說蒙驁只是秦國朝中的臣子,可他在藍田大營乃至秦國朝堂的威望素來不低,不光朝中眾臣,連呂不韋、華陽太后乃至秦王都對他敬重有加,瓊華的那位姨母是他的兒媳,他又一向重情重義,想來蒙家對她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因而她自然有那個資本對韓國不上心。
至于韓非,瓊華尊重他的意愿,若是他愿意去秦國自然最好,可若是不肯,她也不會勉強,至于他的前路如何,那便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看著韓非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眼中,新鄭的城門離自己逐漸遠去,瓊華心里便知道,一旦踏上入秦的路,那新鄭這個故鄉(xiāng),她便再也回不來了,從今往后,她只會是秦王的枕邊人,不再是韓國那個任人宰割的卑微公主。
不論是從前的趙國也好,如今的秦國也罷,她一定要讓自己闖出一條路來,讓自己的母親瞑目,也不負老天給予自己的這幅容貌。
——更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