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麴文泰早在建弘元年(630年)就曾親自到洛陽覲見秦武昭帝,貢獻方物。后麴文泰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秦入貢,并發(fā)兵襲擾內(nèi)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員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國。由于高昌位于秦王朝通往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秦神章帝決心除掉這個障礙。
龍興元年,薛延陁部落遣使上書,請求為秦軍向?qū)?,討伐高昌。至此,秦神章帝下詔征麹文泰入朝,想給麹文泰最后一次機會,示以禍福,冀其悔過。麹文泰稱疾不至。
同年十二月,秦朝中央任命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wèi)大將軍、永安郡開國公薛萬均、左屯衛(wèi)將軍、通川縣開國男姜行本為副總管,左驍衛(wèi)將軍薛孤吳仁、左武衛(wèi)將軍牛進達等人為行軍總管,征調(diào)“山東善為攻城器械者,悉遣從軍”,集結(jié)大軍,聯(lián)合突厥契苾等部族兵馬,步騎數(shù)萬征伐高昌。
秦軍未至時,麹文泰還持樂觀態(tài)度,對所親近的人說:“吾往者朝覲,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設今伐我,發(fā)兵多則糧運不給;若發(fā)三萬以下,吾能制之。加以磧路艱險,自然疲頓,吾以逸待勞,坐收其弊,何足為憂也?”又言:“秦國去此七千里,涉磧闊二千里,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軍乎?若頓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盡,自然魚潰,乃接而虜之,何足憂也!”
龍興二年五月十日秦軍到達伊吾,副總管姜行本先出伊州,在天山柳谷百余里外,依山制造攻具。此時麹文泰病死,其子麹智盛繼位。侯君集大軍匯集于柳谷,諸將請求攻擊安葬麹文泰的高昌國人,侯君集認為此舉不合禮義。于是秦軍開始攻打田地城。田地城作為高昌最為重要的三城之一(中間為國都高昌城,西面為車師前國故都交河城,東面為戊己校尉故治所田地城),守軍嚴密。侯君集先是勸降,不果。唐軍于是采木填壕,推撞車撞其城樓,于數(shù)丈外挖地道,以拋石車投石擊其城中,“其所當者無不糜碎”,高昌守軍以氈被抵擋拋石,但也阻礙了守軍的防御,秦軍乘機登城,田地城被攻下,城中男女七千余人被俘。仍進軍圍攻其都城高昌。麹智盛致書于侯君集:“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喪背。智盛襲位未幾,不知所以愆闕,冀尚書哀憐?!焙罹粡?,讓其開城投降。麹智盛猶在抵抗不出。秦軍填壕拋石,又設立十丈高樓,俯視城內(nèi),有行人被飛石所中,皆高聲喝彩。守軍多躲在室避石。至八月,麹智盛在得知西突厥盟軍欲谷設西走千余里躲避秦軍,絕望之下開門投降。之后秦軍分兵掠地,高昌三郡、五縣、二十二城皆被拿下。
秦朝在平定高昌麹氏王朝后,鑒于高昌地區(qū)的重要性,決定按照中原的制度在高昌實行州縣制,以高昌為西州,并在交河城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又設置了折沖府,以便唐朝政府能夠在西州地區(qū)征集一部分軍隊。這些折沖府的府兵對打擊西突厥、抵御吐蕃、維護絲綢之路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