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制度是在唐朝時期羈縻制度的延續(xù),元朝時逐漸演化完善為土司制度,明朝時土司制度達到高峰。土司制度是對中央政權(quán),無力顧及的西南邊陲地區(qū),土人頭目的一種籠絡(luò)手段,“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各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世襲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以進行間接統(tǒng)治,
土司制度在生產(chǎn)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土司世代為官,獨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nèi)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jīng)濟掠奪.土司之間為爭權(quán)奪利挑起械斗或戰(zhàn)爭,導致生靈涂炭,對朝廷也叛服無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土司制度已日益腐朽落后,廢除它已成為必然。
胤禛緊接著說道
胤禛(雍正帝)西南四省土司專權(quán),朝廷法統(tǒng)形同虛設(shè),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若不解決早晚必成大患。云南巡撫鄂爾泰,上折子向朕建議,在西南四省推行改土歸流的新政,取消土司世襲制度,設(shè)立府、廳、州、縣,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
說著又拿過,剛才遞給胤禩看的,高其倬的折子,開口說道
胤禛(雍正帝)今年二月,高其倬派阿迷州知州元展成,前往擒拿阿迷州土司李純,遂捉拿歸案。其后,籍其家產(chǎn),并將李純本人遷往江西之后。就在阿迷州試行了改土歸流,效果還不錯。
胤禛(雍正帝)還有這個威遠土州土司刀光煥,隱匿朝廷追捕的要犯普有才,拒不交出。高其倬以“縱賊不法”罪上折子奏請,廢除刀光煥土司職銜,并將威遠土州改土歸流。
允禩端坐靜聽,只聽胤禛繼續(xù)說道
胤禛(雍正帝)朕已經(jīng)批準將刀光煥革職,并遣送江寧,由該地地方遠土州,改設(shè)威遠廳,設(shè)撫夷清餉同知一員,經(jīng)歷一員,添設(shè)普威一營,派兵駐扎。同時編里甲戶口,清查田地。
胤禛又進一步說道
胤禛(雍正帝)朕還聽說,該土司向來不許土民應考,恐其入學,與之抗衡。所以朕已經(jīng)下旨,對當?shù)匾娜俗拥?,中有志讀書者,準于元江府附考,增加元江府入學名額二人。
胤禛說到這里,話鋒一轉(zhuǎn)
胤禛(雍正帝)現(xiàn)在這兩個州的改土歸流工作,已經(jīng)基本完成,朕有意采納鄂爾泰的建議,將此項政策,在西南四省范圍內(nèi),全面推廣實施。八弟以為如何?
允禩沉吟一會兒謹慎開口
胤禩改土歸流在前明時代便曾經(jīng)實行過。明朝永樂年間,貴州銅仁等地的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叛亂,永樂帝派兵平定后,改設(shè)貴州布政使司,朝廷派遣可以,隨時撤換的流官擔任官員,從此貴州成為朝廷直轄的行省,開創(chuàng)了“改土歸流”的先河。只是
允禩話語里略帶遲疑
胤禛(雍正帝)但說無妨!
胤禩但此次改革只是針對,貴州叛亂的兩個宣慰司進行改革,只觸及貴州的一小部分地區(qū),整個明朝西南絕大部分地區(qū)仍然實行土司制度。 此后前明朝廷同湘、黔、川三省邊境夷人的矛盾,便日益尖銳,明宣德、正統(tǒng)、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歷年間,三省邊境夷人的反抗斗爭從未間斷。縱觀整個明朝,一邊在貴州局部進行改土歸流,一邊繼續(xù)在貴州分封土官,土司制度沒有得到削弱,反倒得到推廣。
胤禛微微點頭,允禩繼續(xù)說道
胤禩正如皇上所說,西南四省土司專權(quán),朝廷法統(tǒng)形同虛設(shè),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改土歸流勢在必行。只是土司在當?shù)乇P踞數(shù)百年,根深蒂固,強行改變,稍不如意恐將引發(fā)戰(zhàn)亂。還需謹慎策劃為上。
胤禛點頭贊同
胤禛(雍正帝)此事朕也想到了,可分批分省逐步推行。
說著又拿起鄂爾泰的折子,遞給允禩
胤禛(雍正帝)鄂爾泰的折子里也提到了這一點,他提出了“改土歸流”的原則:以用兵為前鋒治其標,以根本改制治其本。對敢于反抗的土司,剿撫并用,頑抗到底者堅決剿滅;只要悔改,對抗過官兵的土司,也一律寬免。重點策略是促土司投獻,投獻者給以安撫,表現(xiàn)好的可任其朝廷的流官,盡量減少敵對情緒,減輕“改土歸流”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