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了這話,當場險些一口氣沒提上來背過氣去,幸虧身邊的李德全,眼疾手快上前為康熙順氣,好久康熙才緩過勁兒來,看著胤禛說道
康熙你既然知道這個,為什么不早報?
胤禛見康熙沒事兒了,也松了口氣。不慌不忙的說道
胤禛(雍正帝)兒臣查清此事之時,皇阿瑪已然失去音訊,根本無從匯報。只能將涉案的受賄官員名單,呈送太子御覽
康熙看了他一眼,問道
康熙朕并沒有接到,太子呈送的名單。
胤禛早料到這一點,從懷中掏出一份文件遞了上去。
胤禛(雍正帝)兒臣昨天已經(jīng)將名單從毓慶宮取出,現(xiàn)呈報皇阿瑪御覽。
李德全上前接過胤禛手中的名單,返回去呈遞給康熙,
康熙沒好氣的瞪了一眼兒子,呵斥一聲道
康熙既然早就拿到了,怎么不早呈上來?
胤禛苦笑一聲,說道
胤禛(雍正帝)兒臣并非有意拖延,只是沒有機會罷了。
昨天他到這里沒多久,就出去罰跪了。
康熙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冷哼一聲沒再說什么,只是揮手打開了眼前的名單,只見上面寫著:知縣知府各受賄銀一萬兩、道臺臬臺各兩萬兩,巡撫獨受銀六萬兩,
康熙直接氣笑了
康熙攏共十二萬兩,不多,真的不多!
胤禛繼續(xù)火上澆油
胤禛(雍正帝)清理刑部,確是當務(wù)之急。這次也是案犯表兄大義滅親,向官府舉報,才得發(fā)現(xiàn)一件。以天下之大,刑獄之多,正不知多少覆盆之冤!刑獄失調(diào),戾氣淤塞,非國家之福!
康熙點頭
康熙嗯。
胤禛(雍正帝)此事是宰相之責(zé)!
胤禛絲毫沒什么顧及地說道
胤禛(雍正帝)主持內(nèi)閣事務(wù)的大學(xué)士馬齊佟國維難辭其咎!
康熙長嘆一聲,這個兒子真是天生的刻薄,真無藥可醫(yī)。
嘴上卻說道
康熙他們已經(jīng)請過罪,朕意暫時不議此事。還有什么?
胤禛對此事早已謀算清楚,顯得胸有成竹,盡管碰了軟釘子,仍沉著地說道
胤禛(雍正帝)不應(yīng)就事論事單說刑獄,根由在于吏治敗壞,所以訟不平、賦不均、河道不修、賊盜不治、四境之內(nèi)民有不安,邊塞之外逆藩覬覦。吏治是當今第一要務(wù),是一篇真文章!
康熙心下贊許,嘴上卻說道
康熙這是老生常談。說說看,你的文章怎樣做?
他的眼睛陡然放出光來。
胤禛(雍正帝)兒臣親自坐鎮(zhèn)刑部,徹查全國各省獄案,若能著實剔察,雷厲風(fēng)行,撿著幾個貪贓壞法的官員,著實清辦他一批,無論州縣臺府乃至部院大僚,該殺的要殺一批,不可心存慈軟,不可如同以往,只辦小官不辦大吏!
康熙并不言語,胤禛繼續(xù)說道
胤禛(雍正帝)小慈乃大慈之賊,治亂須用重典,這都是通常之理。皇阿瑪久已制定圣訓(xùn)十六條,應(yīng)頒發(fā)天下學(xué)宮,訓(xùn)導(dǎo)士子知廉知恥,使為民者各守其分,循法馴良,為官者知圣人之道,法不縱貪。吏民皆知守法忠君,公忠無私,吏治自然轉(zhuǎn)濁為清。
康熙聽了這番侃侃議論,暗自稱賞,卻不肯露出聲色,只點頭道
康熙“這是又一層意味??磥砟氵€有建議?
胤禛(雍正帝)是。
胤禛畢恭畢敬答道
胤禛(雍正帝)各省疆吏、各部官員都應(yīng)體貼圣意,將吏治大事當作第一要務(wù)。兒臣建議,無論何種任職,上至內(nèi)閣大學(xué)士,下至未入流吏員,凡逢有百姓攔轎鳴冤的,一概停轎接狀,訂為國家制度。這樣,各有司衙門就不至差使不同互相推諉,庶幾天下冤獄可漸減少。
康熙早已聽得站起身來,慢慢踱著步子,待胤禛說完,方嘆道
康熙你在京外辦差多,到底是知情人啊……
康熙長嘆一聲
康熙最近也有幾個敢說話的,在上的請安折子里頌中帶諫,說朕施政過寬了。這時候朕要嚴一嚴。頑而不化者有訓(xùn),教而不遵者有法,圣訓(xùn)十六條朕再改改,要編得順口好記些,然后下發(fā)學(xué)宮。百官停轎接狀這一款,立即辦!
康熙越說越興奮
康熙你的條陳很好,朕會把這幾條成詔旨,明發(fā)天下。
胤禛適時歌功頌德
胤禛(雍正帝)皇阿瑪圣明。
康熙又看了手中的名單。冷哼一聲說道
康熙你要清理全國冤獄,總得有個引子,就拿名單上這幾個開刀,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