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弘睿竟有些鼻酸,自家額娘會做出這種事兒來,他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因為她本就是這么個性子。
可是自家一向冷面冷面的阿瑪,竟然也會由著額娘的性子,做出這種“沒規(guī)矩”的事兒,卻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卻又聽自家額娘問他
馬爾泰若曦在上書房學習怎么樣,同學們好相處嗎?功課可還跟得上,先生講的課程可聽的明白。
“兒子和大家相處的很好,又有五哥照應著,額娘放心就好。我才剛到上書房,學的功課還算簡單,能聽得懂跟的上?!?/p>
若曦點頭說道
馬爾泰若曦那額娘就放心了。
要說這清朝對皇子的教育,也是忒為嚴格。
皇子六歲入學,跟著皇帝親自指派的老師學習滿、蒙、漢等語言文字和儒家經(jīng)典,包括四書、五經(jīng)、國史、策問、詩詞歌賦等,咱們現(xiàn)代的小孩6歲都還在幼兒園呢。
除了這些,皇子們還要練習書法,練習繪畫,練習騎射等技能,可以說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實打?qū)嵉奈奈潆p全。
按清朝宮中制度,每日寅時(凌晨3—5點)皇子就要起床去上書房學習,復習前一天所學的功課;師傅從卯時(早晨5—7點)開始授課。
皇子讀書要正襟危坐,夏天這時候很熱,皇子讀書的時候,再熱也不許拿扇子的,不許搖扇子。
每天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點至下午3點,共計10個小時。
其間,辰初二刻(早7點半)吃早飯,午正(中午12點)吃午飯,都由皇子的下人送至書房下屋,但是,如果開飯時間功課未完成,或正被罰念書寫字,必須得到師傅的允許方可就餐,除吃飯外,每天還有一兩次課間休息,每次不超過一刻鐘,還要經(jīng)師傅允許,其他時間不許到院外閑走。
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皇子們放學后,吃過晚飯,還得上一節(jié)“軍事體育課”——騎馬射箭,學習武藝。
現(xiàn)代的小孩,每年都有寒暑將近三個月的假期,逢年過節(jié)還有假期。
而這些皇子就沒那么幸運了,上書房只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皇上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帝還經(jīng)常光臨“上書房”,進行檢查、督促,皇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每位皇子從6歲入學,直到15歲成年了,封了爵位才算是結束了學業(yè),不用繼續(xù)在上書房學習。
當然,這并不是說他們就停止學習,到了各自的府邸之后,皇帝還會定期給他們布置功課。
乾隆二十一年,內(nèi)閣中書趙翼被派充軍機章京,逢早班之期,五鼓即需至值房,“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nèi)府蘇喇數(shù)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p>
這給當時會試屢次落第的趙翼留下極深的印象,后來想起來,仍忍不住感嘆:。“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
清朝重視皇子教育的傳統(tǒng)始于清圣祖康熙,這應與其早年經(jīng)歷有關??滴趿g即位,并未接受系統(tǒng)的教育,僅能跟隨兩名略通文字的內(nèi)監(jiān)學習句讀與書法,至親政后始有機會發(fā)奮勤學,五更即起讀書,“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庭訓格言》),并延納儒臣、舉行經(jīng)筵日講。因此,當皇子臨近入學之齡時,圣祖對于師傅的選擇、課程的設置均有過縝密的考慮,而上書房課讀的雛形即隱然其中。
相較于其他皇子,皇太子胤礽的教育最受圣祖關注,亦留下了更詳細的史料。
就《起居注》所載來看,胤礽清晨開始讀書,先讀經(jīng)書,巳時練習滿漢文書法,隨后反復誦讀本日所學經(jīng)文,傍晚外出練習騎射,晚間講官檢查當日學業(yè),任取一段經(jīng)文令太子講解,至此才結束一天的課程。值得一提的是,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曾經(jīng)說過
康熙朕幼年讀書必以一百二十遍為率,蓋不如此則義理不能淹通。
也就是說康熙小時候讀書,要朗誦120遍,之后還要背誦120遍,完全熟練了,然后再換下一段,這樣一段一段地學。這時候有了大臣說,說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說必須背足120遍。
因此也要求自己的皇子按此強度背誦,太子胤礽往往在午后開始誦讀,至傍晚才可誦滿120遍。
每日巳時,九點到十一點,是寫字的時間,,每一個字要寫100遍,來練習書法。
這都是硬性規(guī)定,必須完成的功課、即使開飯時間到了,但是功課未完成,或正被罰念書寫字,也必須得到師傅的允許方可就餐,
所以不要羨慕皇子的生活,皇子的辛苦,不是你們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