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顯的證據(jù)就是莫玄羽。
在劇中,這個莫玄羽被趕出金陵臺的丑聞?chuàng)f是因為他糾纏金光瑤的夫人秦愫,當(dāng)然我們知道,他所糾纏的其實是金光瑤本人。
至于究竟應(yīng)該如何,大家都明白的,這個問題我們不必細細追究,總而言之,金光瑤和莫玄羽,這兩個人之間有些不對付就對了。
我們再看看事發(fā)之后莫玄羽的去向。
一般得罪了金光瑤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基本上都是被滅了口,然而這個背負著金光瑤丑聞的莫玄羽,卻沒有被滅口。
這又是為什么呢?
假如說因為他是金光善的私生子的緣故,而保住了性命,這個道理似乎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原文中交代了,金光善其余的私生子,十幾個,可全部都是被瑤妹兒滅掉的。
為什么獨獨留下這個知道自己秘密,對自己有威脅的莫玄羽呢?
只是說他發(fā)了瘋,卻沒有將他滅口呢?
有一種可能是金光瑤不忍心或者說舍不得,因為他將莫玄羽當(dāng)成了藍曦臣的替身!
姑蘇雙壁藍曦臣,行為舉止端方雅正,品性高潔如霽月清風(fēng),生性光明磊落。
金光瑤生恐他知道了自己對他的心思之后,會嫌惡自己,因此,他不敢冒險將自己的情絲坦然傾訴,只能在兄弟之情的幌子下,將自己的感情深深地隱藏起來,將莫玄羽當(dāng)做了那個人的替身。
在那個替代品身上尋求一點慰藉。
僅僅是因為不忍心,似乎還不能讓心黑涼薄的瑤妹妹,放過莫玄羽,還有一個原因是他不能毫無緣由的貿(mào)然殺死莫玄羽!
因為莫玄羽認識聶懷桑。
既然莫玄羽跟金光瑤之間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這個經(jīng)常到金陵臺去蹭吃、蹭喝、蹭主意的聶懷桑,又怎么可能不認識莫玄羽呢?
甚至于,這個莫玄羽跟聶懷桑之間的關(guān)系還不錯,否則,他怎么肯聽聶懷桑的話,將自己的軀體,獻舍給夷陵老祖呢?
甚至,那獻舍大法,說不定還是聶懷桑給他提供的。
畢竟,清河聶氏,連禁錮刀靈這樣詭譎的事情都做的出來,可見,在修習(xí)詭道方面也是頗有心得體會的。
那么那個莫玄羽又是怎么被趕回去的呢?
大膽猜想一下,會不會是他發(fā)現(xiàn)了金光瑤真正喜愛的人并不是自己而是藍曦臣呢?
因此,跟金光瑤鬧了矛盾?
才被趕回了莫家莊呢?
莫玄羽知道了自己是別人的替身之后,愛而不得,因愛生恨,畢竟,莫玄羽若只是被趕回莫家莊,并不足以令他對金光瑤有那么大的仇恨。
所謂的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因此他對金光瑤的恨才會那么深。
又或許,金光瑤將莫玄羽趕走而沒有滅口還有一個原因,是以為他會因為吃錯,嫉妒和憤怒而去找藍曦臣決斗?挑釁?金光瑤潛意識里期待通過莫玄羽的口,讓藍曦臣了解自己那一點點隱秘的心思。
如果藍曦臣能夠接受那么正中下懷,如果藍曦臣不認可不接受,那么就說莫玄羽是個瘋子,是他瞎說的,這樣自己也好,有個退步的余地,不至于落得太尷尬。
至于莫玄羽有沒有去找過藍曦臣,劇里雖然沒有交代,不過根據(jù)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斷,應(yīng)該是去過的,因為畢竟莫玄羽被人宣布瘋了。
所以,被獻舍之后的魏嬰,手臂上最深的一道疤痕會是金光瑤。最后,金光瑤死了,魏嬰手臂上最深的那一道傷口才愈合了。
那么金光瑤對藍曦臣的那點心思,聶懷桑知不知道呢?
那樣隱秘的心思,聶懷桑應(yīng)該是知道的,這大概就是他能夠攛掇莫玄羽獻舍,成為后期最大的隱藏boss的最根本原因了。
到了故事的最后,阿瑤悲憤欲絕地說:
“二哥,我對付了天下人,卻從來沒有想到過要對付你?!?/p>
這句話阿瑤的肺腑之言,是真的。
藍曦臣,是他一直是放在心上的,又怎么會去對付他?
即便是他封住了他的靈脈,也只是因為他沒有任何退路,沒有辦法妥協(xié)、不知道如何去愛。
魏無羨和藍忘機兩人從來都是相互信任的,僅僅有過的一次不信任,便讓藍忘機終身追悔莫及。
思追,思追,大概就是思念和追悔莫及的意思。
藍忘機僅僅有過一次的動搖,是在不夜天,沒有跟他站在一起,這讓他痛苦追悔了十六年。
而金光瑤和藍曦臣之間,似乎沒有學(xué)會如何的相互信任,也沒有學(xué)會如何的相互妥協(xié)。
因為兩人之間的身份差距太懸殊了。
作為端方雅正的藍曦臣,對于金光瑤大約只是兄弟之情,心里沒有那種曖昧,因此只要平等相待卻沒有妥協(xié)一說。
而金光瑤是不一樣的。
他對藍曦臣的仰慕之情,讓他已經(jīng)卑微到了塵埃里,困此,他沒有妥協(xié)的余地,并且他的出生又太過卑賤,地位又太卑微。
清華高貴的藍曦臣,是他望塵莫及的,因此,他并沒有妥協(xié)的余地。
他只能盡可能地抓住一切機會,提高自己的地位,讓自己能夠與那個人并肩而立;偏偏,那個人對金光瑤最為在意的身份和地位,卻是毫不在意的。
他是超然世外的。
這就使得這段感情有了致命的缺陷。
藍曦臣對孟瑤也是有感情的,這不僅體現(xiàn)在他對金光瑤的無比信任,也體現(xiàn)在他對于他的稱呼:
阿瑤。
縱觀整個陳情,僅僅有兩個人這樣稱呼過這位性格多元化的斂芳尊,一位是他的母親,另外唯一的一位便是這君子卓然的澤蕪君藍曦臣了。
藍曦臣大可以稱呼他三弟,也可以是尊稱斂芳尊,卻偏偏是阿瑤,這是一個多么親昵的稱呼啊。
對于端方雅正的姑蘇雙壁藍曦臣來說,自幼接受的是刻板嚴苛教育,只怕這已經(jīng)是對一個人最含蓄的欣賞與親近了。
只是,他是最為端方雅正的姑蘇藍氏的大公子,有著最為剛直的血性和原則,因此,在最后的時刻,孟瑤所有的陰謀在他面前再也無可隱藏之后,在聽見聶懷桑含糊不清的挑撥話語,心懷疑惑的藍曦臣,毫不猶豫的一劍刺入了孟瑤的胸膛。
那一劍,讓孟瑤的心碎了。
他悲憤的說:
“二哥,我算計天下人,對付天下人,卻從來沒有想到過有對付你?!?/p>
這似乎是他僅有的愛情宣言:
我寧愿負盡天下人,也絕不會負辜負了你!
如此赤裸裸直白的一句表白,我不相信聰慧如藍曦臣,會不明白他的心。
最后,那個寺廟要塌了,金光瑤拼死拉著藍曦臣一起走到棺材旁邊,他并不是要他死,他只是不死心想要一個答案,想知道他對自己的心。
可是藍曦臣高高舉起的手,依然是不忍心落下去。
對孟瑤,他應(yīng)該也是有情的吧!?
這一絲絲的不忍,對于孟瑤來說,就已經(jīng)足夠了。
于是孟瑤將他推了出去,把生的機會留給了他,自己慷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