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修死后,宣文帝以諸侯王之禮將他安葬在邙山腳下。
之后,宣文帝將涼北的蘇以榮調(diào)回,讓他接任段修的丞相之位。
蘇以榮對于段修的死無比悲痛,在海秀十一年的最后一天死在了相府之內(nèi)。這一天,也是段修的祭日。
死前,他留下一首詩,是他靠在一座名為“憑京”的樓的柱子上,看著池塘邊兒童嬉戲玩鬧有感而發(fā)寫下的。因此題為憑京靠:
莫怪荷蓮空等閑,實(shí)是池廣無處連。
兒童樂賞美艷蓮,不知古金化淤泥。
在此之前,段修也寫了一首詩,名為磋嘆:
天朝盛世繁似錦,十二白虎托皇銀。
四方強(qiáng)師踏藍(lán)空,涼州十室九室空。
兩首詩都是嘲諷了宣朝朝堂的明爭暗斗,相比于《憑京靠》,段修的《磋嘆》就顯得相當(dāng)直白,其中,詩中的“十二白虎”更是將宣天帝和宣文帝暗罵地?zé)o地自容?!盎ⅰ本褪菍④姷囊馑迹鞍住敝傅氖前咨?,那“白虎”就是白色的老虎嗎?不是,段修隱喻的是只剩下森森白骨的死去的將軍。
十二只白虎,正好對應(yīng)了楊威、韓飛、趙湯等十二位開國名將,他們都死在了皇室的斗爭中。
因此,段修這是直接將他們的死歸咎在了宣皇身上,這先不說是不是誣陷,單單憑這一句策反意味的詩文帝就完全可以處死段修了。
后面兩句表面上是在嘆息四方宣軍十二萬人全軍覆沒的可惜,感嘆涼州十室九空的悲涼與哀愁,但是深入解析一下,就知道這又是在抨擊“秦王之亂”。
四方強(qiáng)師不只是四方宣軍,也包括了全國所有趙家軍,一百多萬士兵,都死在了秦王之亂,一場皇室的紛爭,葬送了整個帝國的國力。
不只是涼州十室九空,當(dāng)時,整個帝國都在為之悲傷,賣喜糖的人門可羅雀,但賣棺材的人卻生意火爆。
段修死了,他的弟子蘇以榮繼承了他不懼權(quán)貴的精神,毅然寫下了《憑京靠》。表面上并沒有什么嘲諷之處,但是細(xì)品就知道蘇以榮的深意:
不要怪朝堂上的忠良之臣不團(tuán)結(jié),奈何這朝堂已經(jīng)烏煙瘴氣,奸臣遍地走,忠良們無法團(tuán)結(jié)。兒童民間瞻仰著良臣善士,殊不知,他們的腳下都是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