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唱作者寫的,故事背景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隨著日軍槍聲響起,全國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不久,戰(zhàn)火便綿延到此,日本人包圍住縣城,并來到戲院要求給他們單獨(dú)演一場,以慰問所有日本士兵,
是夜,小縣城內(nèi)一片寂靜,映襯著戲院里燈火通明,日本人都坐在戲臺下,喝著酒吃著肉,在他們不知不覺間被潑灑了油。
臺上的戲還在唱著,正唱道: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fēng)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樓塌了,戲卻未終。
位卑未敢忘憂國,都道戲子無情。
“長安和太陽哪個更遠(yuǎn)?”
年僅幾歲的晉明帝第一次回答;“太陽遠(yuǎn),因?yàn)橐娺^有人從長安來,卻沒有人從太陽來?!?/p>
多年后,
第二次他回答;“長安遠(yuǎn),因?yàn)樘ь^可見太陽,卻不見長安。”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亦不見你。
你來了,我活了,世界亮了。
你走了,我亡了,世界暗了。
你好了,我癡了,世界淡了。
“孩子,過來?!?/p>
“嗯,老祖宗?!?/p>
“今兒個告訴你一些話。
這戲啊,一旦開腔,就要落嗓,不唱完不能停?!?/p>
“老祖宗,記住啦?!?/p>
“一戲開腔,八方來賞。一方人、三方鬼、四方為神。
人不聽,鬼神尚在?!?/p>
——選自《赤伶》
武帝十三年,西征匈奴,舉國男丁凡年16者征,凡軍中歸田者征,兒郎不知凡幾,具歸軍,妻無夫,子失父!十五年冬夜,征而歸,迎軍時,妻以紅裝裹素服持燈而待,著紅裝,立紅帆以迎凱旋!裹素服待歸夫之尸骨靈柩!待歸時,凡歸者十之其一,彼時雪起,老馬識途。
為君點(diǎn)絳唇,為君裁紅裝。也知刀劍無情,特備縞素一丈。老馬識途人不歸,終究相思成灰。黃泉路漫漫,請君一待,妾必遙相隨。
一人一馬,三生有幸;無人無馬,尚可茍活;馬上無人,心之不存;人馬相對,徒余空悲。
你若歸來,我便紅衣相迎,
你若未至,我便素裝引路。
——選自《識途》
誰說魚沒有淚,它哭了一片海,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忽然知道為什么海水是咸的了……魚的眼淚一直流,只是沒人看得到……就像我心中縱有驚濤駭浪,但無人知曉……
誰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的,只是你們不知道,它們自己選擇了忘卻。
沉在這片海底最深處。
魚說,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淚,因?yàn)槲以谒?。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淚,因?yàn)槟阍谖倚闹小?/p>
——選自《Under the Sea》
——————————————————————————————————————————————
所以,小讀者們,這世界是非常繽紛多彩的,多多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