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塵道人
原文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
虖勺山
古山名,《山海經(jīng)》中記載虖勺山屬于南方第二山系,位于洵山以東四百里,山上到處是梓樹和楠木樹,山下生長許多牡荊樹和枸杞樹。滂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東流入大海。
雖然也沒啥東西,但至少有樹。比咸陰山好多了。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區(qū)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譯文
洵山再向東九百里的地方,叫做區(qū)吳山。山上遍布著沙土、石塊,不生長樹木花草。鹿水發(fā)源于這座山,向南流去,注入于滂水。
我想了又想,這一片地區(qū)就虖勺山還勉強(qiáng)可以,其它地方比沙漠也好不了多少。晚穿越的要是穿越到這里,那我就只能為你唱一首祝你平安了。
區(qū)吳山
劇有位叫司馬方圓的網(wǎng)友說這里的區(qū)吳之山,就是今天浙江的大盤山!因山體主要由流紋巖、凝灰?guī)r、花崗巖和砂巖等構(gòu)成,所以說其“無草木,多沙石”。
大盤山,是古藉上提到的浙中“群山之祖,諸水之源”,地處浙江省中部森林覆蓋率高達(dá)74%的磐安縣境內(nèi),天臺、臨海、仙居、縉云、永康、東陽等市縣交接地帶,南拉仙霞嶺,北連天臺山、四明山。大盤山呈西南--東北走向,地勢東高西低,大小山峰5200余座,主峰大盤頂海拔1274米,遙望如覆盆,故又名大盤山。大盤山中部山勢挺拔,四周稍低,海拔500-1000米,千米以上山峰連綿不絕。主峰盆山尖,最高點(diǎn)青梅尖海拔1314米。自古以來,在當(dāng)?shù)鼐鸵恢绷鱾髦按蟊P山脈連九州(指杭州、蘇州、湖州、婺州等),水系通天臺、仙居、縉云、永康、東陽等五縣(市)”之說。
山頂有昭明院寺,《磐山》詩:“巍巍數(shù)萬仞,中凹似仰磐,足躡浮云上,天風(fēng)六月寒”。山體主要由流紋巖、凝灰?guī)r、花崗巖和砂巖等構(gòu)成。其水流向四周輻射,東為始豐溪、永安溪源頭,流入靈江;南為好溪,流經(jīng)縉云是甌江的發(fā)源地;西北為文溪、西溪和夾溪是婺江和曹娥江的發(fā)源地。昔人曾有詩云:“直上盤山最上重,千村萬壑動秋風(fēng)。遙觀海北千層浪,始信江南第一峰?!?/p>
這里的鹿水,就是今天浙江的“好溪”,發(fā)源于大盤山,向南注入甌江。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譯文
區(qū)吳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方,叫做鹿吳山。山上草木不生,卻蘊(yùn)藏著豐富的黃金和寶石。澤更之水發(fā)源于這座山,向南流去,注入滂水。水中有一種叫蠱雕的獸,貌似猛禽中的大雕,頭上生雙角,叫聲像嬰兒啼哭聲,愛吃人。
鹿吳山
劇有位叫司馬方圓的網(wǎng)友說這里的鹿吳之山就是今天浙江的括蒼山,21世紀(jì)中國大陸第一縷陽光首照地就在這里,“鹿吳”當(dāng)是“露烏”的諧音,“鹿吳之山”就是“露烏之山”,太陽露頭的地方。幾千年以前,古人就知道括蒼山是大陸最先見到陽光的地方,是不是很牛?
括蒼山是花崗巖風(fēng)化而成,奇峰環(huán)列,山崖陡峻,草木稀疏,所以說“無草木”;
括蒼山礦產(chǎn)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巖、螢石等,所以說“多金玉”。
括蒼山,雄居臨海市境西南部,為靈江水系與甌江水系分水嶺。其脈由浙南洞宮山向東北延伸而來,自仙居縣西南端劫賊巖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東折北,在臨海市與仙居縣交界處蟠結(jié)成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4米,為浙東第一高峰。括蒼山系帶狀中山,共有千米以上峰巒150多座,《唐六典》列江南道名山之一。主干山脈呈北東—南西走向。支脈展布仙居、臨海、黃巖、永嘉、縉云諸縣(市、區(qū)),余脈。
蠱雕 兇獸
蠱雕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的哭啼聲,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怪獸。
很猛??梢运房杖ⅲ宜俣榷己芸?。遇到它,不是你轉(zhuǎn)世就是它轉(zhuǎn)世了。
蠱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據(jù)《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記載:“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是食人?!痹偻鶘|五百里,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fā)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陜西神木納林高兔村戰(zhàn)國晚期匈奴墓出土的純金鷹嘴鹿形獸身怪獸,在造型上與《山海經(jīng)》的蠱雕有相像的地方。這類造型帶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的特點(diǎn)。
外貌形態(tài) 聽語音
蠱雕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有角,叫起來像嬰兒啼哭?!恶壯?)記:“蠱雕如雕而戴角?!薄妒挛锝C珠》記:“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p>
蠱雕
蠱雕為獸,有如雕、如豹兩種形狀:其一,鳥形,似雕獨(dú)角;其二,豹形,鳥喙一角。
出處
1、《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是食人?!?/p>
蠱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有角,叫起來像嬰兒啼哭。
2、《聚仙》蠱雕
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是食人。豹身、雕嘴,獨(dú)角,巨嘴一次可吞一人。它原生活在雷澤,但隨著時(shí)間的進(jìn)化,早已離水而居,跑到黎云荒原,成為最可怕的怪獸。長年處在沉睡狀態(tài),每十年醒來一次覓食,一次食人約滿百。
3、《駢雅》
蠱雕如雕而戴角。
4、《事物紺珠》
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
蠱雕為獸,有如雕、如豹兩種形狀:其一,鳥形,似雕獨(dú)角;其二,豹形,鳥喙一角。
5、郭璞《圖贊》
纂雕有角,聲若兒號。
日本大型神話動漫《十二國記》第一集中出現(xiàn),是神獸麒麟的使令(即降服的妖魔)。
原文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于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譯文 從鹿吳山向東五百里,是漆吳山。山上草木稀疏,巨石林立,沒有玉石。漆吳山在大海之中,登上山頂,向東遙望丘山,日光忽明忽暗,那里是太陽休息的地方。
漆吳山
如今在東海之濱,渤海國上京所在地。 漆吳山出自典故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學(xué)設(shè)定漆吳山為鏡泊湖東岸 ,可不要以為這里是荒郊野外,這里是渤海國上京所在地,而上京則為渤海國定的國都,關(guān)于漆吳山至今還流傳著很多傳說。
鹿吳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主,叫做漆吳山。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但有很多的博石。這座山處于東海之濱,遠(yuǎn)望丘山,神光閃耀,這里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山海經(jīng)學(xué)設(shè)定漆吳山為鏡泊湖東岸,這里不是荒郊野外,而是渤海國上京所在地。公元七百五十五年渤海國定為國都達(dá)一百六十多年。它代表著渤海人創(chuàng)造的"海東盛國"的燦爛文明。上京規(guī)模宏大,當(dāng)年僅次于唐長安城,為東亞第二大都會。至今這里仍有渤海鎮(zhèn)、東京城的地名。唐代渤海國時(shí)期,渤海鎮(zhèn)地區(qū)已出產(chǎn)有名的響水大米,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被認(rèn)為在一千多年以前,已成功地把水稻栽培引種到北緯四十三度附近及其以北地區(qū)。在山海經(jīng)學(xué)的觀點(diǎn)看來到底是什么時(shí)候又是從那里引入的還需要商量。鏡泊湖是約在第四紀(jì)的中晚期歷經(jīng)五次火山爆發(fā),玄武巖漿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巖堰塞湖泊。
????凡《南次二經(jīng)》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總觀南次二經(jīng)山系,從柜山到漆吳之山,共十七座大山,蜿蜓長達(dá)七千二百里。這些山中的神仙都是鳥頭龍身。和蛟龍差不多的樣子。在祭祀神靈時(shí),將牲畜雞鴨等祭品,放在玉器中加以埋掉,以精選的稻米供神仙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