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塵道人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譯文
?再往東五百里,是座丹穴山,山上盛產(chǎn)金屬礦物和玉石。丹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自個兒邊唱邊舞,一出現(xiàn)天下就會太平。
丹穴山 福地洞天
現(xiàn)在的地理位置據(jù)網(wǎng)友說是在緬甸境內(nèi)的一座火山。沒有其它文獻記載。
丹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今廣東的流溪河
鳳凰,火屬性圣獸,
有涅槃重生的神通,又有不死鳥之稱。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征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后愈復雜,最初在《山海經(jīng)》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jīng)》:“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而到最后卻有了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爾雅·釋鳥》:“鳳,其雌皇。”郭璞注:“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p>
《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后、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紋、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從鳥,凡聲。鳳群鳥從以萬數(shù),故以為朋黨字?!薄稜栄乓怼方忉專骸傍櫱罢撸幰?。麟后者,豐也。蛇頸者,宛也。魚尾者,岐也。鸛嗓聲,椎也。鴛思者,張也。龍紋者,文也。龜背者,隆也。燕頜者,方也?!?/p>
《韓詩外傳》:“鳳鳴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桫Q曰固常,晨鳴曰發(fā)鳴,晝鳴曰保章,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保ā短接[》引)
漢李陵詩:“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
《瑞應圖》:“鳳不啄生蟲,不折生草?!?/p>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于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p>
《禽經(jīng)》“首有彩毛曰山雞,腹有彩色曰錦雞?!?/p>
《淵鑒類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條極可注意的記載:“黃帝時代以鳳為雞?!贝艘挥涊d有一定的可信性。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鴕鳥——真風已不多見??赡苷窃诖藭r,雞成為鳳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實際上,唐宋以后的鳳凰圖,就是以錦(金)雞的形象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飾而產(chǎn)生的。
《說文》有所謂“鳳出東方君子之國”的說法,實際這也是指雞。所謂東方君子之國,古代指東夷——朝鮮。而《本草綱目》引《別錄》:“雞生朝鮮平澤?!边@表明古人認為,朝鮮是家雞的起源地。
形象記載
據(jù)《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墩f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山海經(jīng)·圖贊》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薄侗阕印穼Υ私忉專骸胺蚰拘袨槿?,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p>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于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筑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qū)的深林筑巢,產(chǎn)卵以后,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里,只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后雄鳳尋找食物飼養(yǎng)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
形態(tài)特征
1、鳳鳥形體甚高,約六尺至一丈?!?/p>
2、鳳鳥具有柔而細長的脖頸(蛇頸)?!?/p>
3、鳳鳥背部隆起(“龜背者,隆也”)4、鳳鳥喙如雞,頜如燕?!?/p>
5、鳳鳥羽毛上有花紋。
6、鳳鳥尾毛分叉如魚?!?/p>
7、鳳鳥以植物為食(竹根)。
8、鳳鳥雌雄鳴叫不同聲。(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鳳鳥會引得群鳥跟隨,有萬數(shù)之眾,意即鳳為群鳥之王?!?/p>
10、鳳鳥穴居。(居“丹穴”、“風穴”)
11、鳳鳥足腳甚高(體態(tài)如鶴),行走步態(tài)倨傲而善于舞蹈。(鳳鳥別名“鵔 ”,字從“踆 ”,徐鍇注:“踆 ,行步舒遲也?!保?/p>
歷史起源
早期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里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chǎn)生的社會基礎。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lián)系。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只神鳥圍繞太陽旋轉(zhuǎn)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國外鳳凰
雖然鳳凰像龍一樣在西方世界里也有,但是中國文化中的鳳凰與西方文化中的phoenix無論在外在形象、神話起源和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都不完全等同,以下種種被譯為鳳凰的外國神鳥絕不可等同于鳳凰。
差異性比較
一、形象上的差異
1、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是百鳥之王,是集合了多種動物特征于一體的想象性的動物。鳳凰是祥瑞、永生、愛情、專制皇權和民族文化的象征。鳳凰崇拜起源于鳥崇拜,鳳的形貌、鳳的名字、鳳的雌化以及鳳崇拜的文化含義都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國鳳崇拜是靈物崇拜而非圖騰崇拜。據(jù)《爾雅·釋鳥》所記載,中國的鳳凰形體為“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劉城淮在深入研究后認為“鳳凰是以雉類為主體,融合了鷹等許多種鳥的典型形象?!?/p>
2、鳳凰在英語中對應的一詞phoenix來源于希臘語,意為紅色,紅色是火之色,因為鳳凰與火有著很深的淵源,于是鳳凰也常被稱作火鳳凰。
在希臘神話中phoenix被描寫為鷺,是一種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神鳥,體大如鷹,有金、紅兩色羽毛,艷麗無比。古埃及人則把phoenix描繪成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在西方古典文學中更多以孔雀或是老鷹的形象出現(xiàn)。在西方最早詳細描述phoenix的人是希臘歷史學家赫羅多特斯(Herodotus),他說:“我并沒有親眼見過它,只是在繪畫中見過,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黃色的,一部分是鮮紅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鷹,而且還擁有美麗的歌喉。
2、西方phoenix的來源混合了亞述人(Assyrian)的不死鳥和埃及的太陽鳥演變而來。亞述人的不死鳥是西方人最早接觸到的鳳凰傳說,不過它雖然會重生,但卻不是浴火重生。埃及的太陽鳥來源于太陽崇拜,世上只有一只太陽鳥,象征著不朽,它和印度的神鳥一樣,也是隔300年到500年自焚重生一次。只是埃及的鳳凰外形并不很好看,也有人認為埃及的太陽鳥實際上是從東方傳來的。在西方,最早提到不死鳥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紀的希臘詩人《神譜》(Theogony)的作者赫西奧德(Hesiod)。
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對Phoenix是這樣描述的:“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來的,只有一種例外,它們可以再生,亞述人稱之為不死鳥(Phoenix)。Phoenix并非靠花草果實維生,而是以乳香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會落在棕櫚樹頂端的橡木枝上為自己搭建一個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沒藥等香料,銜入巢內(nèi),墊在自己的身下,當它呼出最后一口氣后會悄然死去,此時從它的身體里將飛出一只新的不死鳥,同樣擁有五百年的生命。等這只不死鳥長大到有足夠的力量時,就會把父母的巢從樹上升起,銜往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城,放在太陽廟里。這個巢是它的搖籃,同時也是它父母的墳墓。”
正如奧維德所說,Phoenix的記載源自亞述人,不過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神話,除了中國的鳳凰還有日本的(ほうおう)、俄羅斯的火鳥(Firebird)、埃及的太陽鳥(Benu)、美洲的葉爾(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這些鳥都有死而復生的特點,而且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
相似的鳳凰浴火重生傳說
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的教義和思想也開始為中國人所接受,并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印度本土有一種神鳥傳說,據(jù)說它每500年會銜木自焚而死,然后在火焰中獲得新生,并在這種磨難中升華。這種死亡被稱為“涅槃”,涅槃(nirvana)一詞是梵語的漢語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因此,漢語中就有了一個常人所熟知的詞語“鳳凰涅槃”,但此鳥實際并非鳳凰。
在西方,根據(jù)希臘傳說,鳳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邊,每天清晨都會在水里沐浴并唱著優(yōu)美的歌曲。這時,埃及的太陽神就會駐車傾聽。鳳凰自焚以后,再生的鳳凰會把自焚鳳凰的灰燼放在蛋殼里,飛送到“太陽城(He-liopolis)”里太陽神的祭壇上。因此,鳳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征。鳳凰后來被鑄造為羅馬帝國不朽城(Eternalcity)的象征性符號。一般認為鳳凰自焚的周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說它是300年。據(jù)說在埃及的歷史上,鳳凰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五次,即公元前866年、公元前566年、公元前266年、公元34年和公元334年。這就是說,埃及鳳凰每300年自焚一次。
文獻記載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xù)。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于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cè)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nóng)業(yè)發(fā)明以后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面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歷史。經(jīng)專家鑒定,沅水鳳凰早于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fā)現(xiàn)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沅水鳳凰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只飛翔的神鳥鳳凰,一只正面,一只側(cè)面回首,姿態(tài)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只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面紋,顯然此時就已經(jīng)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歷史上、現(xiàn)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借助于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lián)系。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tǒng),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系。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fā)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jù)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自秦漢以后,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鹓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p>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于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jīng)》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后裔。
古書上記載很多,除《山海經(jīng)》上的記載外,在《瑞應圖》中說"鳳凰是一種吉祥、仁愛的鳥,雄者叫鳳,雌者叫凰。"《韓詩外傳》中說,黃帝當政以后,施行德政,舉世太平,但卻沒有鳳凰獻舞,黃帝便召天老相問:"鳳凰長的什么樣?"天老告訴他:"鳳凰的形貌頭部象大雁,而后半身子象麒麟,頸部象蛇頸,而尾部象魚尾,身上披著花紋,燕一樣的下頜,雞一樣的嘴,頭上有德'字,頸部有義字,背上有仁字,胸部有信字,翅上有義字,腳踏著正字,尾上系著武字,它發(fā)出的鳴叫聲,聲小時似敲擊金屬,聲大時象擂鼓。當它昂首展翅時,五彩繽紛。"于是,黃帝便穿上黃袍,系黃系,戴黃帽,站立在殿中,乞求鳳凰的到來。果然,鳳凰便遮天蔽日而飛來,黃帝叩頭再拜。鳳凰便棲于黃帝東園的梧桐樹上?!肚俨佟分姓f,周成王時,天下大治,鳳凰降臨而舞蹈于朝庭,成王高興地彈著琴唱道:“鳳凰呀翱翔于皇庭,我有什么大的德行啊,感動圣靈?"晉代郭璞曾賦詩贊:"鳳凰是神靈之鳥,它是群鳥之首,身上有人象,花紋有五德,展翅來朝儀,是應圣明君主的感召?!?〕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鳳凰縣,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約41萬人口,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
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距銅仁鳳凰機場27公里,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280公里;G209國道,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2001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湖南十大文化遺產(chǎn)之一。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qū)。
自2016年4月10日起,鳳凰古城將取消景區(qū)驗票,保留景點驗票方式。游客進鳳凰古城游覽不必再購買148元的大門票,只需要在逛小景點時購買相應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