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wǎng) > 玄幻奇幻小說 > 都看的懂的山海經(jīng)
本書標簽: 玄幻奇幻  寫小說資料  奇幻神獸   

第三十二 昆侖山

都看的懂的山海經(jīng)

   作者:逸塵道人

  原文

 ????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若/蟲蟲]鳥獸則死,[若/蟲蟲]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而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艸/賓]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河水也焉,而南流東注于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木于],是多怪鳥獸。

  譯文

 ?往西南四百里,是座昆侖山,這里確實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天神陸吾主管它。這位天神的形貌是老虎的身子卻有九條尾巴,一副人的面孔可長著老虎的爪子;這個神,主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時節(jié)。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羊卻長著四只角,名稱是土螻,是能吃人的。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蜜蜂,大小與鴛鴦差不多,名稱是欽原,這種欽原鳥刺螫其它鳥獸就會使它們死去,刺螫樹木就會使樹木枯死。山中還有另一種禽鳥,名稱是鶉鳥,它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各種器用服飾。山中又有一種樹木,形狀像普通的棠梨樹,卻開著黃色的花朵并結出紅色的果實,味道像李子卻沒有核,名稱是沙棠,可以用來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山中還有一種草,名稱是■草,形狀很像葵菜,但味道與蔥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煩惱憂愁。黃河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而東轉注入無達山。赤水也發(fā)源于這座山,然后向東南流入汜天水。洋水也發(fā)源于這座山,然后向西南流入丑涂水。黑水也發(fā)源于這座山,然后向西流到大桿山。這座山中有許多奇怪的鳥獸。

  

   陸吾

  神靈

  陸吾即肩吾,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郭璞注: "即肩吾也。莊周曰'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也。"陸吾神掌管這"帝之下都",還兼管"天之九部"。

  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著一顆擁有銳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jié)。根據(jù)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陸吾的神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區(qū)域的界限之外,能夠料理天神花園的時節(jié)(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氣候魔法了吧?),因此它絕不是園丁,而是類似中央空調(diào)隨時調(diào)節(jié)氣溫的存在。

所謂天之九部,就是整個上層宇宙。天帝的苑圃、懸圃的時令與節(jié)氣,也歸他管,堪稱是天帝的大管家。陸吾的南邊,有著六個頭的樹鳥,以及蛟龍、大蛇、豹子、還有連名字都說不清楚的各種植物、動物等等。

在陸吾的周圍,環(huán)繞著一些神異的精靈。其中有一群名叫“土縷”的神獸,它像羊而長著四只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欽原的神鳥,它像蜂一樣蜇人,但大如鴛鴦。被它一蜇,任何鳥獸都會死去,任何喬木都必枯萎。有一種名叫沙棠的果子,類似李子而無核,人吃了它,可以飄洋過海,踏水不溺。昆侖山的西邊,有神異的鳳凰、鸞鳥。它們頭上帶著蛇,腳下踩著蛇,胸部還盤踞著赤蛇。昆侖山的北邊有珠樹、文玉樹、琪樹、不死樹等神異植物。昆侖山的東邊有一大群希望能攀援天梯,以此溝通神人的巫師。比如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等等。他們互相環(huán)繞在一起,每個人手中都握著不死之藥,希望能抗拒凡人的死亡,祈求復活。

外型特點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中的陸吾

陸吾有一個大錯處,就是因為他長得太神奇,體態(tài)怪異,像虎長著虎尾。它特大的身軀十分雄壯,足有九十九只老虎那么大,他又有九個頭顱,卻長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侖山上遙望東方,似乎在監(jiān)護著什么,卻并沒有監(jiān)護著什么。這就是人常說的,做事須得認真,而由于可他卻對他治下的那些生靈和植物,包庇縱容,聽不得奉承話,便犯下了一些錯兒。還好,陸吾神辦事謹慎,小錯不遮不蓋,稱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又被稱作開明獸,本是黃帝都城昆侖丘的守衛(wèi),他把自己化裝成老虎的樣子,這樣便可以獲得老虎的威嚴和力量。

   征伐共工

由虬龍化而成的大禹,不僅承繼了父親鯀的非凡能力,而且立下志愿,要繼續(xù)完成父親的治水事業(yè)。也許天帝對自己降下洪水懲罰人類的做法漸漸有些悔悟,或更有可能被鯀、禹父子不屈不撓的精神震動。所以當禹上天庭要求討回息壤治理洪水時,天帝立時換了一副面孔,不僅將息壤送給了大禹,而且順水推舟,任命他到下方去治理洪水,并還應大禹請求,派“應龍”,“陸吾”做他的助手。

禹接受天帝任命到下界治水,這可惹惱了水神共工。共工自持自己也是奉天帝旨意興風作浪,正當他神威大顯之時,豈肯俯首聽命于乳臭未干的大禹。于是,共工奮起神力,挾洪水從西方振淘而來,大水一直淹至“空?!?,即現(xiàn)在的山東曲阜,誓與大禹一比高地,可見當時整個中原都是汪洋一片。應龍,陸吾也奮起神力,努力抵擋水神共工,傳說陸吾于共工九戰(zhàn)皆敗,但是卻為大禹爭取了時間。大禹發(fā)出號令,在“茅山”會聚群神,共同商討征伐共工大計。自此茅山也就改名“會稽山”了,即所謂“會聚計議”的意思。諸神接令后,不敢怠慢,都如期赴會,只有巨神“防風氏”姍姍來遲。大禹怪他不受約令,便把防風氏斬首示眾,借以整肅紀律,威令諸神。共工和天下群神作對,自然不會有好結果,不久就被大禹趕跑了。共工手下頭號兇神,一個蛇身九頭的怪物——“相柳”也被大禹殺死了。

開明獸史考

昆侖山守護神(天獸),感覺是天界守門的某種動物,總之是神格低下的精獸。<山海經(jīng)>說巨大的昆侖有九道門,守門的就是開明獸,它們身體象巨大的老虎,有九個頭并且長著人臉,但是表情肅穆,始終瞪大眼睛環(huán)視昆侖,不讓任何異常生物進入昆侖,保護了昆侖的和平安寧。<竹書紀年>則稱開明獸是服侍西王母的靈獸,擁有洞察萬物預卜未來的能力,每當西王母和東王公出巡,開明獸就在前引導,甚至親自為主人驅動花車,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愛。在古籍記載中,開明獸是守護黃帝昆侖仙境的一只異獸,見<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睆倪@段描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實在具有相當勇猛的性格,否則也不會被委以這樣的重任。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在這昆侖之上還有個叫陸吾的天神,見《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將上下兩段文字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在“九”,“虎”等關鍵詞上有相當部分的重合。以一獸守九門,不合情理,而若有九首,則正應了那句“司天之九部”,也與古例“黃帝四面”。中國歷史學家袁珂據(jù)此認為,開明獸的正體就是陸吾,是黃帝手下一個具有很大權力的天神,后世有人將其看作是神格較低的神獸,甚而安排它去給西王母和東王公之類的神仙當拉車的,實際上是有些穿鑿附會了。

  1992年,在淮北市時村發(fā)現(xiàn)漢畫像石,石為漢墓的門楣,上層畫像是雙龍盤谷壁,下層是神武羅與陸吾戲龍。神武羅兩只乳房露出衣外,下肢為龍蛇身、虎豹尾盤坐與地,手若虎爪,兩手似隨著舞動的龍打拍子,頭上似有飾物及花,她左邊的龍口含其尾,翻滾于地,右邊的龍翹尾回首觀望。神武羅據(jù)今考據(jù)家考證,她便是屈原作品中描寫的山鬼形象。

畫像右邊神陸吾戴前高后低冠,肩生羽翼。虎身人面,伴隨著龍的跳動而雀躍。神陸吾畫像的左邊還有兩條龍,身體呈環(huán)狀,也隨著節(jié)拍在滾動。神陸吾是開明獸的別名,《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云:“昆侖男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昆侖上?!?lt;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處之。”開明獸,郭璞圖贊曰:“開明為獸,稟資乾精,瞪視昆侖,威震百靈?!睍r村漢畫像神武羅之藝術形象,與<山海經(jīng)>記載基本吻合,與《山海經(jīng)》記載稍有不同處就是經(jīng)文上之“九尾”“九首”,畫像上只有“一尾”“一首”。經(jīng)文與藝術造型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地域或神話傳說不同造成的。畫像整體情調(diào)歡快明朗,畫像中的神武羅、陸吾及龍都作喜悅狀。人首獸身的神武羅及陸吾造型,雖不可與埃及的人首獅身巨型石雕同日而言,但畢竟是一千多年前,中國雕刻家的辛勤創(chuàng)造。

  鶉鳥

  神鳥

  傳說中的鳥,鳳凰的一種?!渡胶=?jīng)》中記載,鶉鳥生活在昆侖山上,主管天帝日常中的各種器用和服飾。

  

  昆侖山

  洪荒第三洞天福地。

  位于亞洲中部山脈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nèi),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古代神話認為昆侖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只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不周山的主就是如今的昆侖山。

  

  地貌情況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nèi)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的公格爾峰(海拔大約7649米,另說7723、7719)。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qū)劃界線。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昆侖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巖畫,玉虛峰、玉珠峰經(jīng)年銀裝素裹,山間云霧繚繞。位于昆侖河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昆侖六月映雪奇觀,深幾十米的天險奇觀。

  昆侖山

昆侖山北坡瀕臨最干旱的亞洲大陸中心,屬暖溫帶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東部20毫米,若羌僅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隨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溫帶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墊狀駝絨藜與西藏亞菊組成。源于昆侖山脈北坡諸河流,源遠流長,匯流于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內(nèi)流水系。

地質特點

昆侖山脈與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間均以深大斷裂相隔。昆侖山地區(qū)以前震旦系為基底;古生代時為強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動,古生代末期經(jīng)華力西運動褶皺上升,構成昆侖中軸和山脈的中脊;中生代產(chǎn)生拗陷,經(jīng)燕山運動構成主脊兩側4000米以上的山體。昆侖山脈與構成分隔中國南部與北部的緯向山脈。

昆侖山脈的新構造運動極其強烈,晚第三紀以來上升大約4000~5000米;葉爾羌拗陷中的礫石層厚度2500余米,河谷高階地上則分布有第四紀火山凝灰?guī)r和火山角礫巖;克里雅河與安迪爾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巖流與火山口,1951年在于田縣境昆侖山中的卡爾達西火山群的一號火山曾爆發(fā),并伴有現(xiàn)代火山泥石流。東部昆侖山第四紀以來上升了2800余米,其相關沉積物在柴達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達2800米。昆侖山的新構造運動具間歇性,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級階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級疊置的洪積扇。

  

  昆侖山區(qū)有100多種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類。野生動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驢等。新疆和田的昆侖山麓出產(chǎn)最高質量的美玉,從古代起就是中原地區(qū)玉石的主要來源,因此《千字文》提到“玉出昆崗”。

整座山遍布著沙漠或至多可以名之為草原的地方的狀況制約植被的發(fā)展。許多地區(qū)有巖石沙漠構成。偶見的死水塘為諸如藏羚羊和藏巖羚羊以及大群野驢(騫驢)和成群的野犛牛等數(shù)種野生有蹄動物提供水草。在較為潮潤的西部山脈,大角野羊在高處的草原吃草。青綿羊、拉達克東方盤羊及高地山羊零星分布于整個西部山區(qū)上部的巖石上。水道附近的柳叢常有棕熊;狼為當?shù)靥赜?,但雪豹就為罕見。許多候水鳥在季節(jié)遷徙中常出沒此處的湖泊。

當?shù)鼐用?/p>

盡管氣候和地形條件極端,昆侖山及毗鄰地區(qū)還是養(yǎng)育著常住及流動人口。北坡上有來自綠洲的維吾爾人,偶有蒙古人;藏北的南部,西藏游牧民已經(jīng)占用大片從前被放棄的草原牧場。

人文歷史

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美詩,***的“橫空出世,莽昆侖”的華章,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填海、西王母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和嫦娥奔月等?!渡胶=?jīng)》中對此有詳細記載,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封神演義》,現(xiàn)代經(jīng)典小說,金庸的《天龍八部》,桐華的《曾許諾》的,滄月的《七夜雪》,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和笑愚的笑容的《重生的淡然日子》等多部通俗小說都有提到過昆侖山。?詩人王心鑒有《昆侖行》一詩曰:白云有意掩仙蹤,雪嶺未融亙古冰。身在塞外遠俗域,多少心霾已澄清。

中國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很多都與昆侖山有關,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然而,昆侖山并非許多神話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侖山”,而是昆侖山脈。神話中的昆侖山乃是存在于現(xiàn)實的“昆侖仙山”。

與道教關系

中國道教文化里,昆侖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xiāng)”。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后因變故逐漸隱出。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甘肅省永登縣玄陽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二人,于昆侖山脈尋找傳說中的“萬神之鄉(xiāng)”,于今青海省樂都縣馬營孔家嘴附近,見周圍群山圍攏,地勢形如蓮花,玄妙異常。于花蕊之上建道觀乃絕妙之地也,于是發(fā)動善信于1916年開始修建“昆侖道觀”。至1930年,終于建成一進五院,前后八卦規(guī)式的、坐北朝南的“昆侖萬神宮”群落。前后依次修建的有觀外牌坊一座,上書藍堂金字“昆侖山”三字;山門樓兩層三間,正中懸掛藍堂金字豎匾一楨,上書“萬神宮”三字;山門樓前,東西兩側豎立頂端為斗方形,高約三丈三尺圍桿各一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后潑水,前后出檐、前后開門的觀音殿,東西兩側建土木結構的平房各三間;第三院正北為“太極殿”,東西兩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間,下三間的鐘鼓樓各一座;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兩側建單腹腰式的“八仙觀殿”和“七貞祖殿”各三間;第五院正北為“玉皇閣”(兩層)。此建筑群除平房為土木結構外,各殿宇均為磚木結構,雕梁畫棟,十分雄宏,不愧為道觀圣地。然而,在十年動亂中它變?yōu)橐黄瑥U墟。

1998年后,中國政府逐漸重建了昆侖道觀,可惜已非全貌。

文獻記載

至于昆侖山不是指日月山,這是因為漢朝的誤解。《史記·大宛列傳》中提到,張騫認為:于闐(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黃河的源頭,河中多玉石(可見和田玉就是那時開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漢朝之前的地理認識是,黃河源出昆侖山,但是這個地理認識是來之遠古祖先的神話傳說中流傳下來的,具體地點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漢武帝根據(jù)張騫的見聞,就把和田河的源頭山脈命名昆侖山。

《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

《山海經(jīng)》中關于昆侖山的記載: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大荒西經(jīng))

  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而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海內(nèi)西經(jīng))

《淮南子》記載

  昆侖虛上有大稻子,約有四五丈粗,在它的西邊有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還有鳳凰和鸞鳥(鳳凰和鸞鳥頭掛蛇,足下踏著蛇,胸腹前掛著蛇),沙棠樹和瑯玕樹在它的東邊,它的南邊有絳樹、雕鳥、腹蛇、六首蛟、視肉(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之更生如故),北邊有碧樹、瑤樹、文玉樹(生長一種五彩斑斕的美玉,非常漂亮)、鳳凰鸞鳥等。不死樹上結的果實人吃了可以不死,瑯玕樹上生長美玉,是鳳凰和鸞鳥的食物。

昆侖虛高一萬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又疊疊重重的有九層。

神話傳說

  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玉珠峰、玉虛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煉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侖山道教尋祖旅游線路。1992年以后,來自世界各地登昆侖、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臺灣同胞連年在昆侖山修煉,每年達數(shù)月之久。后又帶家人進山朝拜,并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古人尊昆侖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龍山”、“祖龍”,因而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婦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記》、《白蛇傳》等都與昆侖山有關,是產(chǎn)生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

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wěn)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制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yōu)質礦泉水。發(fā)源于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巖,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

根據(jù)《封神演義》記載,三清之一,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場玉虛宮也坐落于昆侖山。

  

  

  

  

  

  

上一章 第三十章 鍾山 泰器山 都看的懂的山海經(jīng)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樂游山 蠃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