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塵道人
原文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無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黃。
【譯文】
玉山再往西四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軒轅丘。山丘沒有寸草。洵水從這山澗向南流入黑水。水中有很多丹砂和青色的雄黃石。
軒轅丘
軒轅丘位于新鄭市區(qū)軒轅路北,軒轅故里祠后,是軒轅黃帝的誕生地。 即今黃水河(古溱水)和雙洎河(古洧水)交匯處的高臺地上,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其地貌形態(tài)東有馬陵崗,西有雙嶺崗,南有黃崗,北有裴李崗,中間似盆地。
溱水、洧水自具茨山西北而來,于盆地中切割一凸起的高臺地,即是軒轅丘,其中心區(qū)在今黃帝故里景區(qū)一帶。歷代史書和辭書記述軒轅丘是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為遠古先民聚落地。 明《大明一統(tǒng)志》:“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于此?!爆F(xiàn)存于軒轅故里祠的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大殿碑記》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跡,乃當年故址?!?990年,豎屈武題詞“軒轅丘”碑,后于丘上建黃帝紀念館。那里有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 軒轅丘”。
軒轅丘,史傳為黃帝建都之地,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 ?!洞蟠鞫Y·帝系》曰:'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chǎn)青陽及昌意。
既然黃帝是因居住或生于軒轅丘而得名,那么軒轅丘在何處?古代歷史文獻有三說:一是酈道元《水經(jīng)注·渭水》說:“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贝苏f難以成立。
因為黃帝的父親少典是有熊國君,有熊國在河南新鄭,怎么可能跑到甘肅天水的軒轅谷生下黃帝?再說,史書沒有記載少典氏在那里活動過。二是《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說軒轅丘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之西480里。玉山在哪里?在昆侖山附近,也就是海拔4-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能夠產(chǎn)生像黃帝族這樣強大的部族嗎?三是說軒轅丘在河南新鄭。
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王欽若《冊府元龜·帝王部》說:“黃帝初受國于有熊軒轅之丘,因以為名?!薄短煜旅麆僦尽氛f:“新鄭縣城內(nèi)有軒轅丘?!薄洞竺饕唤y(tǒng)志》說:“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于此故名?!鼻迩《拍贶庌@故里碑刻說:“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址,乃當年故址。”清嘉慶二十二年和民國十九年《密縣志》引《中州雜俎》說:“密縣大隗鎮(zhèn)南三里許有‘七圣廟’……新鄭軒轅丘距此四十余里?!边@就是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新鄭市區(qū)內(nèi)。漢代在軒轅丘旁建有軒轅故里祠,至今猶存。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萬木無不有焉。
【譯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積石山。山下有個石門,河水從這個石門里冒出來后就向西流去。山上什么都有,無法統(tǒng)計。
積石山
山名, 黃河流出札陵湖后,河床開始下切,河面最寬處五、六十公尺,水深一公尺左右,澄清見底。到達瑪多城后,河水繞過一列赤紅山脈,名叫積石山,藏名叫阿尼瑪卿山,意為黃河之祖。積石山又稱為瑪積雪山,在青海東南部,延伸至甘肅南部邊境,為昆侖山脈中支。
什么都有,是個不錯的好地方。
積石山傳說
在古老年月里,萬物在大地上歡騰著、生長著。突然,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驚散了歡樂的人群和奔走的野獸,甘肅、青海交界處的一塊天塌下來了。人們都惶惶不可終日,紛紛請求女媧神補天安地,拯求萬民。女媧答應(yīng)了人們的要求,將天青藍色的石頭搬運到天塌陷處--甘肅臨夏和青海循化的交界地方,開始煉石補天。
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天,女媧補好天穹。補天剩下的大石頭堆成一座又高又大的石山,這大山上堆積的石頭跟天穹顏色一樣,青藍青藍的,而且隨著日出日落,不斷地變化著深淺不同的色彩。后來人們把這座大山就叫"積石山"。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石鬼]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譯文】
再向西二百里有座長留山。神話中講的白帝少昊就住在這座山上。山上的野獸都長有五光十色的尾巴,鳥類都有五顏六色的腦袋。這里還有很多帶有花紋的玉石。這座山實際上就是員神磈氏的宮殿。這個員神是主管日落時向東方反照晚霞之事的神。
長留山
洞天福地
山名, 長留山考
基于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的認識,以及關(guān)于積石山的確定。我們就可以由阿尼瑪卿向西探索。
山海經(jīng)成文于秦漢,秦漢時期一里約合420米,和現(xiàn)在的里制大約84公里。但是考慮到山和山的距離需要考慮山脈的延展,我們需要增加10~20公里,暫時以100公里(200里)向西搜尋目標。
我們可以看到阿尼瑪卿西100公里,大致處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èi)。此時我們就需要考證一下山海經(jīng)所敘述的內(nèi)容: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文多玉石。實惟員神磈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按照山海經(jīng)文字的表述,這個地方應(yīng)該是一個鳥獸喜好出沒的場所,有許多帶斑紋的獸類和鳥類生活。而瑪多縣南部大野馬嶺正是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活動最頻繁的地區(qū)之一 。獸類有雪豹,猞猁,牦牛,羚羊,旱獺,梅花鹿,鳥類有鷹,雕,隼,鶴,雪雞,馬雞,虹雉,其中不乏毛羽艷麗之屬。
少昊,古東夷族領(lǐng)袖。生于東海之濱,雖然稱為西方天帝,但是其遺跡多在今山東省。此山既然在經(jīng)文里被稱做少昊居所,山名又寓意長留,必然有其深意。而大野馬嶺由湖群環(huán)繞,大者縹緲千畝,觀之若東海;小者星羅棋布,若齊魯萬泉,怎叫天帝不思鄉(xiāng),不長留?
反景,古時多指倒影。僅山海經(jīng)此處因長留官方定位未解,以西山地理分析,多譯為夕陽山影。但是對于積石山以西,尤其是瑪多、大野馬嶺本地地貌來看。作者用反景指本意倒影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去過青藏的旅者都領(lǐng)略過一汪靜水和天空交響的美妙和弦。
將位置和描述結(jié)合起來,大野馬嶺和山海經(jīng)中所敘述的長留吻合度非常高。
長留最終假說
根據(jù)山海經(jīng)原文的考證及驗證,由積石山至章莪山段的西山經(jīng)基本符合中國地理及生態(tài)原貌。命名邏輯也符合常理。因此這三座山和現(xiàn)在地理命名的對應(yīng)大約為:
積石山--阿尼瑪卿(已確認)
長留山--大野馬嶺(極高相似度)
白帝即少昊
神靈
又名玄囂,是漢族神話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 傳說中遠古東夷族的首領(lǐng), 他最初建立的的國度在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地區(qū)。
少昊,玄囂三子,名清,字已摯。號金天氏,建都曲阜。娶元妃,生子三,長倍伐、次蟜極,三尹殷。娶金天氏之女阿女,生子五,長重、次該、三修、四熙。五子揮、六子曼。
少昊之所以被成為"窮桑氏",是因為少昊的母親皇娥在天上織布,在筋疲力盡的時候,常常到西海之濱的一顆大桑樹下休憩玩耍。傳說皇娥遇啟明星(金星)而生少昊。
在少昊誕生的時候,天空有五只鳳凰,顏色各異,是按五方的顏色紅、黃、青、白、玄而生成的,飛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稱為鳳鳥氏。少昊開始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后在窮桑即大聯(lián)盟首領(lǐng)位時,有鳳鳥飛來,大喜,于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曲阜,并以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鴻鳥氏、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早在周朝時,依據(jù)《周禮》,人們就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天帝)。
鳳鳥立制
少昊在父黃帝和母嫘祖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稟賦和超凡的本領(lǐng)。少昊少年即被黃帝送到東夷部落聯(lián)盟里最大部落鳳鴻氏部落里歷練,并取鳳鴻氏之女為妻,成為鳳鴻部落的首領(lǐng),后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lǐng)。他先在東海之濱建立一個國家,并且建立了一套奇異的制度:以各種各樣的鳥兒作為文武百官。具體的分工則是根據(jù)不同鳥類的特點來進行。
華夏文化圖騰--鳳
鳳凰總管百鳥,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種鳥來管理日常事務(wù)。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外有九種扈鳥掌管農(nóng)業(yè),使人民不至于淫佚放蕩。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
鳳國盛世
少昊見百鳥之國到處呈現(xiàn)繁榮向上的景象,十分欣慰。他請來年幼的侄兒顓頊幫助料理朝政。顓頊不負眾望,干得很出色,深得叔父的賞識。少昊見侄子非常辛苦,就教顓頊彈琴。
少昊時期,是華夏鳳文化的繁榮時期,現(xiàn)江姓等有少昊血緣的族裔的姓氏圖騰里仍帶有鳳鳥或燕子圖案。從少昊起到嬴、江得姓始祖元仲一直是華夏族主干東夷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少昊族從大昊伏羲氏族發(fā)展而來,是東夷勢力的代表。到黃帝時期,炎帝族和黃帝族融合,產(chǎn)生了早期的華夏族。
夏啟破壞禪讓制后,引起了東夷部落與夏王朝的對抗。
到夏后期,東夷之商族在首領(lǐng)湯的帶領(lǐng)下,重新入主中原,華夏兩大集團加快了融合的速度,但到紂王時期,欲完全吞并東夷,又引起對抗,西部的周族趁機占領(lǐng)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
周武王立周后,周公旦與太公先后發(fā)動了幾次大規(guī)模的周征東夷戰(zhàn)爭,東夷勢力范圍被大大壓縮,直到春秋末期,東夷完全融入了華夏族。華夏鳳文化先于龍文化存在和發(fā)展,在鳳文化的基礎(chǔ)上誕生和發(fā)展了龍文化,鳳文化和龍文化是華夏族兩大文化支柱。
王莽篡位時,公孫述割據(jù)了四川。公孫述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白帝城位于奉節(jié)縣草堂區(qū)白帝鄉(xiāng),雄踞瞿塘峽口北岸,扼巴蜀之咽喉,三面環(huán)水,地勢險要。西漢末年(公元25年),城內(nèi)白鶴井常有白氣騰空,形似飛龍,當時踞蜀稱王的公孫述便認為是“白龍獻瑞”,遂自稱“白帝”,這城也就命名為白帝城。三國時(公元223年),蜀漢昭烈帝劉備伐吳兵敗,退守白帝城,病死永安宮,他臨終時,將兒子劉禪托付與丞相諸葛亮,讓孔明盡忠職守,保住蜀漢政權(quán),歷史上把這件事叫做“劉備托孤”,白帝城也因此而名揚中外。 白帝城公孫述所建也,后人為紀念公孫述對蜀人的功勞,在城內(nèi)修建白帝廟,供祭公孫述。明正德七年,四川巡撫林俊毀公孫述像,改塑漢代名將馬援、土神、江神,稱三功祠。明嘉靖十一年,巡撫朱廷立,毀馬援、江神、土神塑像,改塑劉備君臣像。至此,白帝廟就成了專門供祭劉先主的地方了。
磈氏
神靈
主要管 日落時向東方反照晚霞之事的神。可有可無的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