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瑪德的先生將那只作惡多端的吸血鬼俘獲了。
吸血鬼的名字叫作Dio。
被鎖緊這間廢棄的喬斯達府邸之后,他再也沒有出現在眾人的視野里面了。由于他的罪行累累,在咒術師瑪德逮捕了Dio的時候,人們紛紛上書要求將Dio示眾燒死。但是瑪德對于這些申請書都是持一種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雖然沒有直接把那些信紙當做是垃圾直接丟掉,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去瞄一眼里面的內容。
大家都不會想到,瑪德其實是那只吸血鬼的信徒——曾經算是。
后來瑪德發(fā)現Dio根本不能引領他走向希望,之前吟唱出來的那些詩歌都是在哄騙他的。這讓瑪德感到十分生氣。但是受到Dio蠱惑的瑪德發(fā)覺自己已經不能容忍那種失去Dio的生活了。
他想要反抗,但是Dio的凝視讓他自行放棄;他想要擺脫,但是Dio的腳步讓他骨頭酥麻;他想要結束,但是Dio的話語讓他堅信不疑……
當他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卻覺得這種盲目相信的心理出現是因為Dio的魅力所致。唯獨到了冷靜的時候他才能發(fā)現自己快要完蛋了。
他選擇了自己去殺死Dio。
瑪德認為,與其讓Dio被別人討伐,不如讓Dio死在自己的手上。
與其讓Dio被波紋戰(zhàn)士打死,不如讓他來溫柔地取走Dio的性命。
最后的決戰(zhàn)場是一個雪天。
瑪德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Dio足足有兩年了。
當初貧窮又沒有家庭背景的瑪德雖然沒有顯赫的身世,但是Dio沒有因為這一點而歧視他或者輕視他。Dio只看一個人的能力如何,他并不在乎錢財。Dio的手下都覺得瑪德不可以,紛紛建議Dio不要選這個叫瑪德的窮小子,但是他們的王并不在乎,他查看了瑪德在考驗里面得出的成績之后露出了微笑,伸出手來輕輕一指,認定瑪德就是他要的人。剛成為Dio的手下的那段期間,Dio對瑪德的態(tài)度表現出來一種無限的包容和耐心,他手把手地訓練著瑪德,幫助他很好地成長。
而瑪德也以擁有Dio的耐心和愛護為滿足。跟了Dio之后的瑪德一改之前嚴肅冷峻的模樣,變得“開朗”起來了,整個人看起來玩世不恭,但是又漠視一切,唯獨對Dio異常忠心。Dio自然也愿意給這種死心塌地、無怨無悔的忠臣更多的獎賞,瑪德常常以此為榮,追隨Dio仿佛成為了他活著的唯一意義,Dio也滿足于這種可以掌控人心的感覺,但是與此同時他又對瑪德這類手下表現出來的“溫順”感到一種厭惡,他不喜歡像狗一樣可以被輕易馴化的人,而且瑪德身上的那種當初他看上的光芒已然消逝不再,他變得不再是當初的瑪德了。他變成了只要Dio稍微瞄一眼周遭的其他手下也會新生嫉妒的瑪德,就連Dio與他的好友普奇神父談天也會引發(fā)無謂的醋勁來的瑪德,甚至是一些跟前來跟Dio上書申請信的人,理所當然地也免不了被瑪德莫名其妙的的妒火所波及。
但是那時候Dio疼愛他,沒有多說什么。
Dio十分喜愛埃及少年和少女。當年普奇神父遇到Dio時只有十六歲,而十六歲的普奇神父雖然身為一位神父,卻仍舊被年輕英俊的男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百年氣息以及他略顯怪異的言行所吸引。但是與其說Dio是看上了他們的年輕,倒不如說是他認為年輕的人有許多潛質可以挖掘,而且價值觀剛剛成型卻不一定堅定,所以更好控制。
而瑪德選擇Dio也自然有他的原因。瑪德是被Dio那種成熟的中性美所折服。他喜歡美麗的東西,喜歡這種如同罌粟花一般的美麗,喜歡摻雜了毒藥的苦澀而危險的親吻——不如說,瑪德可以從Dio身上得到他想要的感覺。那種心臟加速躍動的感覺。年少時內斂害羞的瑪德與暗戀的少女相處時,常常會有那種心跳加速的感覺,極度緊張,卻又可以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愉悅快感,仿佛處于危險狀態(tài)的甜蜜。
瑪德喜歡可以給予自己高度刺激的戀人。
他希望自己有些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