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照世如珠,景行含光,逢亂必出。是對含光君寫照,縱觀其在我界的一生可以說這一評價其當之無愧。
藍湛,字忘機,號含光君,生于姑蘇藍氏,自幼克己守禮,面若冠玉,素衣若雪。自少時便逢亂必出,享有盛名,在其十五歲時的求學中結識了性格截然相反卻一樣身負救世之想的魏無羨前輩,共同許下心愿:許我一生鋤奸扶弱,無愧于心。這是兩位前輩的真實寫照,只是與含光君不同的是魏前輩為此付出了生命為代價,之后更是永鎮(zhèn)亂葬崗。
這便是有著景行含光之稱的含光仙君。他的確不負嫡仙之稱,他也的確是一個正人君子,他與老祖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只求一生無愧于心?!?/p>
(含光君,的確是一個正人君子)
(亂葬崗圍剿都故意避開了他)
(含光君同藏鋒尊一樣堅信老祖,卻是一人被支開,一人被罰禁閉)
(此生有友如此,又有何求)
藍啟仁輕撫胡須:不錯不錯,不愧是老夫的得意弟子,就是這知己能換一個嗎?
聶懷桑/江澄:知己?抱歉,看不出來,就這一天到晚找麻煩的相處,你告訴我他們是知己?不信。
(嘖嘖嘖,這么好的手不去抓床單可惜了)
(避塵劍柄有33厘米)
(夷陵老祖深不可測)
眾人:……?
【含光君與老祖的初遇實在十五歲時的姑蘇聽學中,大概含光君從未見過如此皮的人,于是一下就記住了。就此盯上了,在一點一滴的相處中了解愈深,后來經(jīng)過幾件事后更是互相引為知己。
在火燒云深后的岐山教化中,藍忘機拖著斷腿無人敢上前亦或愿上前幫助,這時只有一個老伸出援手,之后在含光君被屠戮玄武咬住腿以為自己必死之時是老祖放棄出逃留下來救了他,之后他便聽到了云夢江氏滅門之事,于是四處打聽,日日問靈,希望能得到一絲故友消息,很可惜的是老祖整整三月毫無消息,再相見便是道法之分了。含光君也是嘴笨,一句魏嬰,和我回姑蘇,誰知道你在說啥,老祖剛失金丹,正警惕,你來一句鬼道損身,更損心性,換誰不會難受。】
(這就是典型的嘴笨)
(還有舅舅在一旁扇風點火:他討厭你)
(唉,所以,會說話很重要哦)
藍湛:......
江澄:關我啥事,就他那個態(tài)度,不怪我。
【之后在窮奇道目睹摯友為還恩情也為踐行道義毅然離去,駐扎亂葬崗。在此后他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那便是老祖對其的質(zhì)問:孰正孰邪,孰黑孰白?含光君思考了許久不得要領,便在澤蕪君與藍啟仁老先生的安排下外出游歷了,這一走就是好幾年,走遍天下,逢亂必出,他已有一個模糊的答案了,這時轉(zhuǎn)折來了,外出游歷的他消息自然不如其它世家靈通,再加上家族有意瞞他,他與老祖最后的交流便是老祖的遺書,其中拜托他若是可以還請代替自己庇護岐黃一脈,若是不行也希望能家這一脈老弱婦孺送走,可等含光君趕到亂葬崗時,岐黃一脈被殺盡,尸身扔進血池,他找遍亂葬崗也只找到一個高燒不醒的溫苑,溫苑醒后由于生病失去了記憶,藍家終歸是收養(yǎng)了這個遺孤,彌補自己為人所騙犯下的過錯。含光君由此完成了自己的道義,不在拘與世家,真正深入民間,含光君之稱也因此在民間聲名鵲起,為無數(shù)百姓稱贊敬仰。于十三年后卷入藏鋒尊為兄復仇的計劃中,再次與摯友相逢,并解開十三年前針對摯友的一系列陰謀。于玄正九十七年功德飛升。】
(景行含光,不愧這名)
(便是到了現(xiàn)在含光君也依舊是無數(shù)人的偶像楷模,與老祖平分秋色)
(兩人均將大義至于心中首位,這也是其能留名千古的原因)
仙門百家嘩然,飛升,功德飛升,居然真的可以飛升。一時間無數(shù)人恭賀藍家,這時第一位明確提出的有時間的飛升之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