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篇很好的文章!
一個人不聰明,動作遲鈍,反應(yīng)慢半拍,就會被人譏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現(xiàn)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稱“老拙”,高僧大德自稱“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謙。其實“拙”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智慧。
大智若愚是拙
有的人深懂處世哲學(xué),知道不該出頭的時候不能強出頭,不該顯露鋒芒的時候不要鋒芒畢露,平時總是表現(xiàn)出愚笨的樣子,其實他冷眼旁觀、分析局勢的變化,必要的時候,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難得糊涂是拙
鄭板橋先生一生為官,自有一番心得,他曾以“難得糊涂”四個字,賣給有錢士紳30兩白銀。其實,“難得糊涂”的價值何止30兩銀子,能懂得此中之妙的話,可說一生受用無窮。
裝聾作啞是拙
有一次,六祖慧能大師集合大眾說:“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得否?”神會禪師即刻站起來回答:“這個我知道,是諸佛的本源,是神會的佛性?!绷媛牶蠛浅馑骸案阏f過無名無字,你偏要喚作本源,偏要喚作佛性,你就是將來有出息,也是個知解宗徒,也只是個知識分子!”所以,有時候裝聾作啞是比語言更高的智慧。
以退為進是拙
有的人,利益當(dāng)前,明明可以搶占,卻放棄;明明可以高升,卻后退。有人以為他放棄機會和成就,太愚笨了。其實,他深知“進步哪有退步高”,所以一點也不笨。
呆若木雞是拙
有一位斗雞師名叫紀(jì)省子,訓(xùn)練斗雞遠(yuǎn)近聞名,他接受周宣王之托,訓(xùn)練一只猛勇猛無比的斗雞。數(shù)十日后,宣王催問結(jié)果,紀(jì)回答道:“還不行,此雞生性自狂自傲,只會虛張聲勢,其實遇到強者,不堪一擊!”
宣王等了多日,再問如何?紀(jì)回答道:“還是不行,此雞沉著不夠,一聽到其他雞叫就會沖動,還不是大將之風(fēng)!”又過多日,宣王再催,紀(jì)回答道:“大王!現(xiàn)在仍不行,此雞一接近其他雞,就會熊赳赳氣昂昂,如此匹夫之勇還不是最好的斗雞。”最后,宣王失望,不再催問。
一日,紀(jì)省子主動向周宣王報告:“大王!任務(wù)已完成,此雞現(xiàn)在聽到其他雞叫恍如不聞;見到其他雞跳躍恍如不見,簡直就像一只木頭雞,氣定神閑,已是全能全德。其他斗雞只要見到它,就會落荒而逃,不戰(zhàn)而勝,這才是真正的斗雞?!笨梢?,“呆若木雞”非拙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感慨:“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可見“拙”一點,人生比較平安、順利。
小編以后小編只要一有空,就會給大家分享很多很好的文章。在人生這條路上,不僅僅只有你一個人在走,還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要相信,上天對待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絕對不會偏待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