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很好,陽光也是暖的,風(fēng)輕輕吹來,村頭的大榕樹又添了幾分綠。
五六個老人倚著石頭,正懶懶的曬太陽,腳邊兩個歲大的幼兒在爬來爬去,一個更大點的則擺弄著小短腿,搖搖晃晃地走著,還不時的咯咯笑,稍微走得快些卻噗的摔倒了,然后哇的哭起來,惹的旁邊兩幼兒也莫名其妙的跟著哭。邊上老人瞄了一眼,又懶懶的合上眼,說:“聽說山娃這次請的是鎮(zhèn)上的神婆?”
“是的咧,二婆子不好使?!迸赃呉焕先私釉挼馈?/p>
“賴命啊,他死兩個,可牛娃家五個可都活了?!?/p>
“是咧,換了好,總要保住這點香火的。”
老人不再接話,挪了一下身子,緊了緊身上的爛麻衣,又瞇起來了。沒一會卻聽到稀疏的人聲,由遠及近,很快便看見幾個人從屋角拐出來,其中就有李山和他婆娘。
“祈福時一定要心誠,樹神聽得見咧!”一個穿著寬舊道袍的胖婆子一本正經(jīng)的交待著。
“誠著咧誠著咧!”李山趕緊說道。
“一會可別胡亂說話,沖撞了樹神是要遭罪的?!?/p>
“可不敢亂說咧!”
神婆又絮叨了幾句,使得李山更是緊張,好似肩頭的擔(dān)子又重了幾分。連得邊上的婆娘抱著嬰兒不覺得也緊了緊。
不多會就到了榕樹下,神婆直接走到選好的位置,停了下來,左右張望著。李山夫婦也停住了,不敢多走一步,擔(dān)子也還擔(dān)著,一臉肅穆等著下一步指示。樹邊的老人也不上前搭話,只把地上幾個幼兒抱著離遠一點,立在那里看——也許鎮(zhèn)上的法術(shù)有什么新奇呢?一個幼兒哇的哭起來,老人趕緊哄著,好一會還不見停,只好抱著走開,轉(zhuǎn)個屋角,不見了。
“孩子抱這來——擔(dān)過來,桌子放這里,要放平?!鄙衿欧愿赖?,然后打開手里的布袋,取出香燭等物。
放平桌子后,李山順手去拿另一頭竹筐里的東西,就要碰到竹筐時卻悚然一驚,迅速收手,垂著,又瞄了一眼榕樹,站得規(guī)規(guī)矩矩。
神婆看在眼里,心里覺得好笑,臉上卻滿是肅穆認真。搖了兩下桌子,果然平整,這才親自去拿出竹筐里的事物,卻是一盤熟雞肉,一盤熟豬肉和五碗米飯,另外還有一竹筒酒幾個酒杯在桌上擺放整齊了,神婆拿出一個小銅香爐放最前面,又拿蠟燭遞過去:
“點燃它,地上敬一對,香爐敬一對。”
李山趕緊接過來用火柴點燃,地上一對,香爐一對,插完后又規(guī)規(guī)矩矩的立著。
“香,點燃上在樹神四周?!鄙衿庞址愿赖?。
如此又忙了許久,神婆臉上越發(fā)的肅穆,動作也越發(fā)的講究。李山聽從吩咐,不敢有絲毫違逆。接著神婆拿出一個小銅鈴,一邊搖一邊吟唱: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呦,請停一停咧聽一聽:今有上石鎮(zhèn)南莊村村民李山夫婦,老實善良,六年前生得大兒,兩歲不到便因病夭折,三年前又生得二兒,未曾足歲又病死離去。李家香火一度斷絕,幸得菩薩慈悲,今又生得三兒,延續(xù)香火。今日滿月,點燭焚香,拜謝菩薩,望菩薩慈悲,保佑他平平安安,健康長壽。”
一段唱完,神婆繼續(xù)搖鈴,嘴唇開合,卻沒有聲音,似乎在吟誦經(jīng)文。好一會才停下來,拿出一個簽筒,鄭重的放在桌子上,說:
“村民李山,菩薩慈悲心腸,念你心誠,答應(yīng)保佑你兒,現(xiàn)賜下名字。你現(xiàn)在過來抽一支簽。”
李山一聽,滿臉狂喜,小跑過來一把抓過簽筒,搖下一根,立刻撿起來遞給神婆。
“長生”,神婆看了一眼,認真說道:“好名字,以后三兒就叫李長生,觀音菩薩保佑,必定健健康康,長命百歲?!?/p>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謝謝保佑,謝謝保佑!”李山說著說著竟嗚嗚的哭了,連著旁邊的婆娘也哭咽起來,卻是憋著聲音,想是怕驚醒懷里的兒子。
等他們哭了一會,神婆開口說:“好了好了,菩薩保佑,放心吧?,F(xiàn)在拜樹神,莫誤了時辰?!比缓竽贸鲆恍≡泓c上,再拿起銅鈴,又開始唱:
“樹神啊你保一方,今有李長生年幼弱小,望你收做干兒子,保佑他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薄酒淡飯,請不要嫌棄,以后逢年過節(jié)再來侍奉——李山,你們過來給樹神敬酒?!?/p>
敬完酒,兩人又退回去。神婆圍著榕樹轉(zhuǎn)圈,一邊搖鈴一邊念叨著什么,卻是聽不清。好一會才停在樹左邊,叫李山過來挖出個尺多深的小坑,又拿出三枚銅錢和些許白米等物放下去,諸事完畢后拿出一根繡花針和一張黃表紙,上面寫著生辰八字,說:“你們過來,扎一下孩子的手指,在八字上滴點血?!?/p>
李山一愣,轉(zhuǎn)頭看了一眼兒子,嘴唇微動,似乎想說什么,卻又什么也沒有,接過了針。轉(zhuǎn)身要扎,卻發(fā)現(xiàn)媳婦抱得緊緊的,一雙小手也不知藏哪去了。瞪了她一眼,又費了老大勁才扎出血滴上。
一見事畢,李家媳婦急急把手指吮著,看著兒子哇哇大哭,自己也是眼淚汪汪,卻沒哭出聲來,一會又直接撩開衣服,哺喂兒子。
把八字放進坑里,神婆連接著又是敬酒又是唱跳的,過了好一會總算停下來了,說道:
“樹神應(yīng)下了,放心吧!記得三天后你們帶著孩子過來還愿,莫忘記了——收拾一下回去吧!”
諸事妥當(dāng),李山挑起擔(dān)子,看了一下吃奶的兒子,長舒一氣,路上的陽光也越發(f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