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親去世以前小那蘭多是活潑開朗的,如今卻是顯得過于內(nèi)向安靜,沒有多余的好奇心,也不熱情美好,小那蘭與同齡的孩子顯得格格不入。
小那蘭的舅舅對于小那蘭這樣的性格感到頭疼憂郁,他一直希望小那蘭能和以前一樣開心快樂,能和小伙伴們一起嬉戲玩耍,而不是永遠白天悶在屋子里彈琴看書,晚上獨自坐在亭中賞月觀星,不與人多語。
小那蘭的舅舅對于小那蘭的狀態(tài)很不贊同,但是他也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小那蘭,也無法改變她,只好交代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多陪陪妹妹。
曾幾何時小那蘭與兩位小表哥關(guān)系也是極好的,極喜歡與他們一起玩鬧,倒不是現(xiàn)在關(guān)系不好了,只是如今她性子喜靜,與兩位好動的小表哥也很難玩到一起去了。
舅舅終究是男人,對于孩子的事兒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卻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來,倒是舅母想起自己娘家的小侄兒竹下俊也是個好靜的孩子,便與丈夫提議介紹這兩個孩子認識,許是能玩到一起去。小那蘭的舅舅覺得這法子倒可以一試,武田家與竹下家又是世交,若是兩個孩子能玩到一起當然最好,便交代妻子盡快帶孩子們?nèi)ブ裣赂菰L,也好讓孩子們認識。
因為竹下家族是小那蘭舅母的娘家,想去拜訪也就沒有那么麻煩了,因此隔日舅母便領(lǐng)了兩個兒子和小那蘭一同去竹下府拜訪。
小那蘭原是不想一同前去的,只因舅母對她道:“蘭兒,如今你也是武田家的小女兒了,母親與兩位哥哥一同回娘家探親,你卻一個人留在家中豈不是不好?聽母親的話,與我們一同前去,好不好?”
小那蘭心里雖不愿一同前去,但也明白舅母的話是有道理的,便點了點頭跟著舅母他們一起去竹下府了。
那是小那蘭第一次見到竹下俊,他與自己的二哥哥年歲相當,卻顯得比大哥哥還沉穩(wěn),不知是否因為他身著白色和服才顯得那般溫和安靜,但她知道自己很喜歡這個小哥哥,覺得和他呆在一起很舒服。
對竹下俊而言,他也很喜歡這個恬靜的妹妹。從那以后,他們便時常來往,有時是竹下俊聽那蘭彈鋼琴,有時是那蘭看竹下俊練劍術(shù),因著那蘭的生父是中國人,竹下俊也會與那蘭一同學習中文與中國文化。
時間一天天過去,竹下俊與那蘭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好,只是轉(zhuǎn)眼間兩人慢慢長大,都已經(jīng)十多歲了,礙于男女有別,也就不能再像兒時那般親密無間了。
多年以后那蘭還記得她離開那座生她養(yǎng)她的京都,離開自己的至親與知己,去往美國留學的那天。
她離開的那一天天空陰沉得仿佛馬上就要塌下來了,舅舅、舅媽、兩位哥哥以及竹下俊都來送她了。家人不舍的交代了許多話,叮囑那蘭一定要多給家里寫信,竹下俊卻只是默默站在一邊,從始至終沒有對那蘭說一句告別話。
那蘭也不主動與竹下俊話別,只是默默拎起行李箱,轉(zhuǎn)身離去,獨自一人踏上去往異國他鄉(xiāng)的道路。
那蘭就這樣離開了京都,離開了日本,除去牽掛與思念,也沒再帶走什么,留下什么。
對竹下俊而言,他與那蘭雖未言語話別,卻心有靈犀,他明白自己無需多言,那蘭心里都會明白,至于那蘭的心意,自己也都知曉,那蘭人雖離開,二人卻不會因此變得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