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販賣日落,你像神明一樣慷慨地將光灑向我,從此人間被點亮,可那又如何,我愛慕的是你,而非你發(fā)著光的模樣
李嬤嬤因吩咐小丫頭子們:“你們在這里小心著,我家里換了衣服就來,悄悄的回姨太太,別由著他,多給他吃?!闭f著便家去了.這里雖還有三兩個婆子,都是不關(guān)痛癢的,見李嬤嬤走了,也都悄悄去尋方便去了.只剩了兩個小丫頭子,樂得討寶玉的歡喜.幸而薛姨媽千哄萬哄的,只容他吃了幾杯,就忙收過了.作酸筍雞皮湯,寶玉痛喝了兩碗,吃了半碗碧粳粥.一時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飯,顧黎黎吃得慢,好一會兒才了事,又釅釅的沏上茶來大家吃了.薛姨媽方放了心.雪雁等三四個丫頭已吃了飯,進來伺候.黛玉因問寶玉道:“你走不走?"寶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摈煊衤犝f,又問黎黎:“你走不走?”黎黎吃著茶,略點了點頭:“我也該去了,今兒個約了林譯那廝溫書。”黛玉道:“你那樣不愛書,倒也真是難為了。林公子是何許人也,竟能逼你溫書?!彼炱鹕淼溃骸霸蹅儊砹诉@一日,也該回去了.還不知那邊怎么找咱們呢?!闭f著,三人便告辭.
小丫頭忙捧過斗笠來,寶玉便把頭略低一低,命他戴上.那丫頭便將著大紅猩氈斗笠一抖,才往寶玉頭上一合,寶玉便說:“罷,罷!好蠢東西,你也輕些兒!難道沒見過別人戴過的?讓我自己戴罷?!摈煊裾驹诳谎厣系溃骸傲_唆什么,過來,我瞧瞧罷?!睂氂衩徒皝恚枥钄r住:“讓丫頭子來就是了。”趕忙過來一個小丫頭,輕輕籠住束發(fā)冠,將笠沿掖在抹額之上,將那一顆核桃大的絳絨簪纓扶起,顫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畢,端相了端相,說道:“好了?!睂氂衤犃?,方接了斗篷披上.薛姨媽忙道:“跟你們的媽媽都還沒來呢,且略等等不遲?!睂氂竦溃骸拔覀兊谷サ人麄?,有丫頭們跟著也夠了?!毖σ虌尣环判模降酌鼉蓚€婦女跟隨他三人方罷.他三人道了擾,回去了。
顧黎黎帶了林黛玉去知勤院,林譯果然在。
“噯,我們可來了?!?/p>
林譯沒有抬頭:“唔,可還有誰?”
顧黎黎自覺地坐下來,又請黛玉坐下:“這是林姐姐,說來你二人可還是同姓?!?/p>
林譯抬頭看了顧黎黎一眼:“男女七歲不同席。”
“沒讓你們同席。”
顧黎黎最終還是帶著黛玉出來了,林譯實在不上道。
話說秦業(yè)父子專候賈家的人來送上學(xué)擇日之信。原來寶玉急于要和秦鐘相遇,卻顧不得別的,遂擇了后日一定上學(xué)。“后日一早請秦相公到我這里,再與林兄會齊了,一同前去?!?。打發(fā)了人送了信。
至是日一早,寶玉起來時,襲人早已把書筆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發(fā)悶。見寶玉醒來,只得伏侍他梳洗。寶玉見他悶悶的,因笑問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難道怪我上學(xué)去丟的你們冷清了不成?”襲人笑道:“這是那里話。讀書是極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輩子,終久怎么樣呢。但只一件:只是念書的時節(jié)想著書,不念的時節(jié)想著家些。別和他們一處頑鬧,碰見老爺不是頑的。雖說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體諒?!币u人說一句,寶玉應(yīng)一句。襲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給小子們?nèi)チ?。學(xué)里冷,好歹想著添換,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顧。腳爐手爐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著他們添。那一起懶賊,你不說,他們樂得不動,白凍壞了你?!睂氂竦溃骸澳惴判?,出外頭我自己都會調(diào)停的。你們也別悶死在這屋里,長和妹妹們一處去頑笑著才好。”說著,俱已穿戴齊備,襲人催他去見賈母,賈政,王夫人等。寶玉又去囑咐了晴雯麝月等幾句,方出來見賈母。賈母也未免有幾句囑咐的話。然后去見王夫人,又出來書房中見賈政。
偏生這日賈政回家早些,正在書房中與相公清客們閑談。忽見寶玉進來請安,回說上學(xué)里去,賈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學(xué)’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話,你竟頑你的去是正理。仔細站臟了我這地,靠臟了我的門!”眾清客相公們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顯身成名的了,斷不似往年仍作小兒之態(tài)了。天也將飯時,世兄竟快請罷?!闭f著便有兩個年老的攜了寶玉出去。
賈政因問:“跟寶玉的是誰?”只聽外面答應(yīng)了兩聲,早進來三四個大漢,打千兒請安。賈政看時,認得是寶玉的奶母之子,名喚李貴。因向他道:“你們成日家跟他上學(xué),他到底念了些什么書!倒念了些流言混語在肚子里,學(xué)了些精致的淘氣。等我閑一閑,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長進的算帳!”嚇的李貴忙雙膝跪下,摘了帽子,碰頭有聲,連連答應(yīng)“是”,又回說:“哥兒已念到第三本《詩經(jīng)》,什么‘呦呦鹿鳴,荷葉浮萍’,小的不敢撒謊?!闭f的滿座哄然大笑起來。賈政也撐不住笑了。因說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jīng)》,也都是掩耳偷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xué)里太爺?shù)陌?,就說我說了:什么《詩經(jīng)》古文,一概不用虛應(yīng)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李貴忙答應(yīng)“是”,見賈政無話,方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