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妖怪第一次用這種有所求的目光看著他,小孩子一樣有些怯怯的,看起來竟顯得有點委屈。酒吞拿過他遞來的佛經(jīng),翻開看了兩眼,扔到一邊。
酒吞童子怎么偏拿了最無趣的一本。
他斜靠在樹上,淡淡說道。
酒吞童子是《心經(jīng)》。
便看他拿起一碗殘酒,輕佻地,漫不經(jīng)心地,卻帶著不應(yīng)是妖鬼該有的熟稔懶散地念誦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
他飲一口酒,詠一句佛。嘴角似乎勾著笑,那笑容在他鋒利的眉眼之間又顯得有些譏諷。他生性涼薄,卻又自帶幾分邪性,是亦正亦邪,心證佛魔無間。
茨木童子恍惚之中看著鬼王,好似看見那一夜沐在斑駁月光中坐于案臺的佛陀。他聽見那一夜的無邊雨聲,無盡黑暗,是困到極處,卻又想再看他一眼。半夢半醒之中身體被一下裹住,熱的發(fā)慌,掙扎著抬頭去看才知道是酒吞擁他入懷,閉了雙眼與他相擁而眠。鬼王已然入夢,被他這樣的動作打擾,在睡夢中皺了皺眉。
茨木閉眼睡去,此生無憾。
那夜山上落了一場大雨。深更夜半,忽而天光炸裂,天地間響徹一聲驚雷。星熊自夢中驚醒,感懷中一片寒涼,伸手一摸,是茨木童子托付在他這里的一串銅鈴。鈴自那雷聲之后失了聲響。他自洞中走出去,一片雨聲簌簌,空中卻仍亮著一輪明月。百年奇觀,云不罩月,何來雨聲?
他第一次見鬼王這樣怒過,赤發(fā)張舞,雙目猩紅,行過來時如剛殺了千百人神的浴血修羅,一身皆纏著黑色的霧氣,行過之處萬物不生。如此震怒天威,只要是長腿的都避之不及,星熊自然也不敢攔,只遠(yuǎn)遠(yuǎn)一路跟他到了山界,鬼王一停,星熊一頓,這才發(fā)現(xiàn)這雨竟是只在丹波山上落的,山的交界如一道屏障,界外天晴氣朗,滴雨未落。
“茨,木,童,子!”
他聽見鬼王的極怒的,極恨的,仿佛要將那四個字咬碎了吃下去一般地吼叫一聲。
鬼王立于雨中,掛一身雨痕,仰頭望了天上的明月,那月仍是不問世事,玉潔清輝。
“茨木童子啊。”
酒吞童子閉上眼睛,萬分疲憊地嘆息一聲。
翌日源賴光走進(jìn)兵閣,守在法陣前的陰陽師面色十分難看,見他的身影,跪地垂頭,雙手將髭切呈了上去。
“未能煉成,那鬼手在夜里憑空消散掉了?!?/p>
源賴光不躁不怒,伸手握了刀柄,若有所思。片刻后他輕聲一笑,隨意轉(zhuǎn)動手腕翻看著刀身,笑道:
源賴光那妖怪鬼氣至純,并非需要依附本體的執(zhí)念所化,本無人能渡。如今卻玉石俱焚,不知渡他的究竟何人。
源賴光鬼神之力,必將為我所用。
源賴光歸刀入鞘,瞇起雙眼望著腳下的陣法,笑道:
源賴光來日方長。
臨行之前,陰陽師抱著符紙與朱砂,仍對未能煉成的刀念念不忘,唉聲嘆氣,同行之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勸慰道。
“這不是你的過錯,這事件的來由可長了?!?/p>
“你用于煅刀的那只手臂的主人,據(jù)說是那大江山上的鬼將。退治剛完那會兒,這妖鬼就來過一回,你是沒看見,那日一仗打得啊是昏天黑地,這妖怪的一身妖力,比起那鬼王來怕是也不逞多讓。雙拳自是不敵四手,源氏那次有四大將和那源氏重寶鬼切守著,那妖怪非但沒奪回鬼王頭顱還丟了一只手臂。本以為那丹波山終于可以消停了,可誰知一臂的大鬼還敢再來,哪怕是山田野獸被折斷了手腳也知道疼的呀。那只大鬼尋不到鬼王的頭顱,就仿佛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一般,千方百計地要往里面探。卻也學(xué)聰明了,竟化成女子潛進(jìn)府中,可巧又碰見斬下他一臂的渡邊綱,誰料那渡邊竟是個叛徒,瞞天過海,任那妖怪偷走了頭顱,使那妖怪逃去歸山?!?/p>
“這些我略有耳聞,但那妖怪化形之術(shù)了得,怎怪得了肉眼凡胎的渡邊!”
“渡邊綱并非尋常人士,那女子剛?cè)敫畞硭涂闯霾煌瑢こ#€告誡我要警惕那女子。可不久之后他便判若兩人,對那女子不管不顧了??上М?dāng)時我并未看出端倪,真出了事情,如今才想的透徹了。”
“還有這等事情!”
“官家府上的內(nèi)情,撲朔迷離,若非高位者誰能透徹。我也是略知一二,不敢亂猜。如今唯一好的,是那大鬼隕去,丹波于京都自少一分威脅?!?/p>
“不過鬼手消散,何知他是死去呢?”
“你修行淺薄,不知妖鬼的一些俗話。都說神子墮魔,佛垂一滴金淚。大妖隕世,天響一聲驚雷。你昨夜聽的雷響嗎?”
“——哦!”他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
神子墮魔,指的是酒吞。
酒吞一介妖鬼為什么會誦經(jīng)呢?其實他不是天生的妖怪。
根據(jù)《御伽草子》等小說的記載,原本在越后寺中從侍的小和尚因為其容貌過于俊秀而招來他人的嫉妒和陷害,遂令其逐漸產(chǎn)生惡念,不料這些惡念積累得過深,最終使得其化為了妖怪酒吞童子;而在近江伊吹山的傳說中,其本為伊吹山神明之子,但他心中所存的雜念被高僧所察覺,繼而被趕出了寺廟,被迫出走的酒吞童子來到了丹波國大江山上糾集了一大幫惡鬼,并以此為據(jù)點開始在周邊地區(qū)作惡生事,燒殺搶掠、而且還會吃下婦女和兒童,在民眾中引起相當(dāng)大的恐慌,酒吞童子的傳說也就由此流傳開來。
而《陰陽師》游戲中的對酒吞的設(shè)定以及我這里對他的設(shè)定都與原設(shè)定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