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
我是99年秋天出生的,媽骨盆有問題,沒法順產(chǎn)。當時在仁和醫(yī)院,正好趕婦產(chǎn)科主任當天值班,就預產(chǎn)期提前了幾天剖腹產(chǎn)生的我,媽從懷孕到生產(chǎn)一共胖了40斤,從80到120斤。
大概下午一點鐘,一個小生命一聲震天響的啼哭降臨到了這個世界。是個女娃娃誒!7斤2兩。
生下來的時候像只小猴子,一身的毛。尤其額頭上全是毛,我隨爹,跟小黑炭兒似的。醫(yī)生把我抱給媽媽看的時候媽媽說了一句“怎么能長這么難看,快拿走別讓我看見”娘親一臉嫌棄的眼神,快暈過去了,弱小可憐委屈無助的娃就默默退下了。我媽剛跟我說你簡直當時是猿人轉(zhuǎn)世。
自打出生起,媽媽為了培養(yǎng)我的樂感,便不停地用收音機給我放舒伯特小夜曲,A面放完換B面,B面放完放A面。其實這些對于現(xiàn)在長大后的我來說,是完全沒有印象的??墒且苍S就是由于這個訓練吧,形成了我的絕對音感固定耳。
既然說到了絕對音感,那就讓度娘來講講是什么意思。
絕對音感指的是彈出任意一個音可以馬上判斷這個音是什么,并且不帶任何記憶成分在里面的。
絕對音感不僅僅指能辨認出音樂的音,而是自然界所有的聲音都能辨認出來。
絕對音感無法形成于大人,而都是不經(jīng)意培養(yǎng)的孩童。就為何孩童容易培養(yǎng)出絕對音感,筆者的猜想是孩童在學習音樂時并沒有所謂的調(diào)的概念,音高和音名本身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而后學習旋律時,其重點是在于相對應成,所以在音本身最抽象(孩童時代)時,最容易建立哪個音高是哪個音名的絕對概念。
那絕對音感應該如何培養(yǎng)呢?
1.找一首你比較喜歡聽的曲子。不用唱歌詞,只唱音,用嘴唱或者在腦子里默唱都可以。
2.如何找到固定的調(diào)音名呢?用校音器。先記住第一個音,然后對著校音器慢慢唱,接著上面就會顯示音名,用這個方法,找接下來所有的音。
3.當在通俗唱法音名后,堅持了一段時間,你的概念會有逐漸清晰的音色,這個概念間距逐漸深入大腦,也許就能直接唱出la了。
4.當然,這些更復雜的音樂,甚至可能聽起來都找不到,可以使用軟件來減緩。找到了口氣,然后把它寫下來(最好有樂譜)然后,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聽到歌曲的原始速度,音名可以立即做出反應。
5.在經(jīng)過搖滾和交響樂的訓練以后,應該已經(jīng)有初步具備初級的固定調(diào)概念了。接下來,應該練習更復雜的曲子,比如爵士、浪漫派和印象派的交響樂曲、前衛(wèi)金屬這樣的多調(diào)性音樂。
好,那接下來繼續(xù)回憶我的童年。剛剛問了媽媽好多關(guān)于小時候的事情方便我寫文。
從出生起呢,就是在公司度過的。換了好多個阿姨,最后定了小荷阿姨,帶了我很多年。那時候的小孟跟個假小子一樣,留著一頭烏黑的短發(fā),小刺兒毛硬挺的出奇,那時候發(fā)量可多了,老媽動不動就帶我去理發(fā)店削薄。
總是愛玩溜溜車,在公司的空地上前后左右來回跑,樂呵呵地玩得可開心啦,奶奶就不愿意讓我騎那個,說這么蹬地把腳都跑壞了。
娃娃免疫力都很低,我那時候動不動就感冒發(fā)燒,三天兩頭去兒童醫(yī)院和兒研所看病。娘說:“不怕你發(fā)燒,就怕你咳嗽。”給爸媽折騰得夠嗆。經(jīng)常就是到了兒研所,反而啥事兒沒有了,還記得那時候的大廳有好多賣玩具的,買個金箍棒回去立馬高興得跟個小傻子一樣。
還是個小娃娃的我總是需要爸爸媽媽的悉心照顧,晚上經(jīng)常咳嗽,咳咳咳咳咳咳,媽媽就放下一切手頭上的事情,抱著我拍著我的后背搖啊搖,邊哄我邊給我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在這里……”我就在媽媽的歌聲中香香甜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小孟白天歸小荷阿姨,晚上歸媽媽照顧。記得有一次發(fā)燒40度,也不哭不鬧,就是暈暈得也悶著不出聲。媽剛跟我說“那時候發(fā)燒你還挺乖的,給你吃了百服寧沒過多會兒就退燒了?!?/p>
記得就像前面章節(jié)寫的,發(fā)燒的時候呢,媽媽總會給我煮一碗西紅柿雞蛋面。所以我對它的感情特別特別深,直到現(xiàn)在問我最愛吃什么依然還是西紅柿雞蛋面。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呀!
還記得那個時候我發(fā)燒靠在床頭躺著,老媽在做家務。洗衣服,掃地,墩地。小學和初中好幾次記敘文都寫到發(fā)燒這個片段,我去上個廁所,看到媽媽在辛苦地墩地,汗水從腦門流到了臉頰,再流到了脖子,整個后背都是濕的。那時候小,還不懂得心疼我的娘親。但是這一幕,卻總能印在腦海里。現(xiàn)在回想起來,媽媽真的一個人承擔了很多,家務事都是她一人在做。
生活不易,當媽更是艱辛。
小時候姥姥奶奶一起照顧我,把我養(yǎng)的特別好。媽媽說我從小肚子就比別的小朋友大,哈哈哈哈哈哈那肯定是奶奶姥姥天天給我做好吃的,把小孟的胃口養(yǎng)好,養(yǎng)肥了唄~
哎,當時有個毛病,給媽愁壞了。不睡整覺,睡了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哇哇大哭,根本不讓大人歇著啊。小荷阿姨哄完媽媽哄,媽媽哄完姥姥哄,姥姥哄完奶奶哄,給家里人忙的團團轉(zhuǎn),都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辦好啦。
姥姥說可能是熱的,別捂著。的確,換上小毛巾被就好一些了。
后來慢慢大一些呢,就開始學著認卡片。好多的小動物,字母,漢字。媽媽非常細心地教導我,我便開始咿呀學語起來。
我問:“我什么時候開始學會叫媽的?”
娘:“還真不記得了”
“那我接下來學會的是爸嗎?什么時候開始說的?”
“忘了”
“你咋啥都不知道,你錯過了你閨女的童年!”
“害,真不記得啦”
有個心大的媽也是醉了,啥都不知道。
小孟以后可不能這樣,我要記錄寶貝每一個有意義的瞬間,孩子長大以后,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會很感動,因為這都是非常珍貴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