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圈地自萌?,請勿上升正主
作者書接……好吧,這是第一章
公元295年,楊將軍輔佐郭家反抗舊皇,大敗前朝國君,卻不幸在最后一戰(zhàn)中遭到了埋伏,葬身長江江畔,尸沉江底。
公元296年3月,新皇即位,下旨搜尋楊將軍尸首,未果。4月,追封揚將軍為開國功臣,收其五歲遺子為義子。其子名叫楊九郎,因其年少輕狂而性格紈绔,稱“九爺”。雖說如此,皇上仍視如己出,將其作為二皇子,賜十二郡。
同年8月22日,年僅兩歲的三皇子走失,由于小孩子的面貌尚未成熟,只知其手臂上有龍形胎記,用以辨認身份。然而數(shù)年過去,依舊生死未卜
二十年后,太平盛世
郭麒麟二弟,今日是家宴,你這穿著為何如此隨意?
楊九郎太子爺,您可別取笑我了
楊九郎小爺兒我本就不姓郭,一個養(yǎng)子,何必注重這些
郭麒麟又說這些話了
郭麒麟父皇將你視如己出,我又何來取笑之意?
楊九郎也是,你我二人從小玩到大,哪都計較過這些
郭麒麟看著楊九郎依舊是一副紈绔的樣子,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個二弟,他是最了解的了,平日里松散慣了,不論什么場合,都是一副隨隨便便的樣子。
楊九郎抬頭看了看太陽,時間也不早了,朝著郭麒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楊九郎宴會快開始了,皇兄請
郭麒麟請
兩個人一前一后的走進大殿,但是畫風卻截然不同。不過正是這樣兩個人,卻是二十年來相互最信任的,也是最好的兄弟。這太子比九郎大上兩歲,很是護著他,從未因他是養(yǎng)子,就對他有偏見。
而借著太子之力,雖然朝中風雨莫測,九郎卻憑借著他的囂張跋扈,加上幾次獻計朝堂,硬生生的站穩(wěn)了腳跟。
郭麒麟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九郎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好,好,都起來吧
皇帝今日是家宴,不必計較這些禮數(shù)
郭麒麟是
楊九郎抬起頭,掃視了一眼在座的人,人數(shù)是少了些,但確實都是些皇親國戚
楊九郎既然不必計較禮數(shù),那兒臣就直言了
楊九郎既然是宴會,總要有些歌舞助興,不知今日……
楊九郎沒有什么別的愛好,就是喜歡聽戲,聽曲兒,甚至宮里頭那些樂器,他都是會些的。
皇帝你啊,早知道你喜歡這個
皇帝特意找了張司樂和最好的樂師
楊九郎多謝父皇
司樂,是樂師中最高的一種官職,他們往往不會出現(xiàn)在平時的宴會中,只是會在最大型的場合出來演奏一支曲子
皇帝來人,奏樂!
楊九郎和郭麒麟落了座,抬頭向門口看去,只見走上來一隊人,最前頭還單著一個,想必就是司樂了
楊九郎看著那人愣了一下,這個司樂長得確實是清秀。一雙撫琴的手骨節(jié)分明,真是應了那句“十指尖如筍,腕似白蓮藕”,一身樸素的長衫穿在他身上,盡顯優(yōu)雅與尊貴,口若含朱丹,眼匯星光點點
九郎愣了半天,就想到一個詞——不可方物
張云雷獻丑了
聲音不冷不熱,面上云淡風輕,最簡單的樂器到了他手中,仿佛多了二十四韻,不過幾根琴弦,在他手中仿佛訴盡了人生百態(tài)
楊九郎興許是怕吵著這位司樂,壓低了嗓子問郭麒麟
作者圈地自萌?,請勿上升蒸煮
作者加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