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便有的節(jié)氣諺語曰,“雨水”沒雨皆旱象。這是震天大事,災(zāi)情未褪又是旱,誤了春播則沒了夏收,已然不只是農(nóng)人之災(zāi)難!
青城府王伯炎建議各縣搭臺設(shè)求雨。為民為己,皆值稱道,惹來四方圍觀,吉日求雨那日自不必說了。
浦縣代知縣全中才把求雨臺設(shè)于城東郊山坡上,求雨能背靠橫山之云飛嶂,恰如臥龍?zhí)子^之一戲囊,對面一抹平川輕貼逶蛇向東之九龍江,正是天水澤龍之勢!若然真是得道賢仕,八九能求得甘露。
馮芷茵走進捕頭院子,正逢朱爺爺拿著曬干了的草藥進屋去。
馮芷茵輕輕走到朱爺爺身后,把嘴湊到朱爺爺耳背面喊“爺爺!”朱爺爺 被馮芷茵冷丁一喊,“呵呵!這丫頭!一身儒生打扮,如此隨意,不合體統(tǒng)呦!”
“爺爺,孫兒難得與爺爺在一起,開心唄!”馮芷茵嘻哈說著,“爺爺,有辛苦活便讓后輩做,何需爺爺勞神?”
“沒,只是近天幾位年歲大的老人風濕骨節(jié)痛,爺爺備點草藥,不辛苦”
馮芷茵傍著朱爺爺進得屋去,宋子伍見馮芷茵進來便說:“芷茵來家有事?”
“唉,宋捕頭如何這般說話?難不成沒事本師爺便不能來?”馮芷茵撇撇嘴不悅的說。
“我沒那層意思,如何就生氣了?”宋子伍見馮芷茵如此不開心,一下不知所措。
馮芷茵大笑,“師哥就是愛信人,本師爺乍一說,你便信了,嘻嘻!”
英娘從里間出來,見得兩孩親密如斯,甚是開懷:“聽說全大人要祭天求雨,是嗎?芷茵”
“是知府要各縣做的,我正是被這事困擾著呢,子伍近著知府大人,知道他所為如何?”
“祭天求雨須敬天,說是官民同拜天,不得缺席,我便不信,既能求得下雨,去年為何不求雨?不是罔顧人命么!”
“本師爺便不信,誰能求得下雨?他認識天上玉皇帝不成?”馮芷茵正適說話倒讓人好生想笑。
沒有來頭的設(shè)壇求雨,讓人心存疑慮,宋子伍與馮芷茵,交頭接語一會,宋子伍忽然大笑了起來:“不這樣,呵呵!這個你也想得出!嘻嘻”
農(nóng)人都渴望下雨,街上三個成堆五個群的說著求雨之事,大多半信不信,然官府熬有介事的張榜尋得道高人,說不定也真能求到雨。
這時一五十模樣的婦人走到榜前,伸手把榜揭下掂了掂便往縣衙走去。敢揭榜之人自然有故事,大人、小孩、乞丐,一大群人跟在老婦身后。
全中才瞅見一婦人手拿縣衙放的榜紙,大為驚奇,莫非真有可通達九天讓雨神降雨之神人!
“姐姐揭榜可是愿為蒼生求雨?”
婦人臉現(xiàn)不悅之色:“有姐姐能求雨的嗎?”
全中才抱拳對婦人作揖“還望仙姑恕罪”
仙姑揮揮手:“罷了,三歲孩童不識天,本仙不究罪于你”
“謝仙姑!不知仙姑算定了求雨吉日否?”全中才本不信山中道人仙姑仙姐,若然真有肯為蒼生之仙,遍野餓娐之大旱是何來由?卻不知為何,在這仙姑面前他不敢造次,單憑老婦人這篤定凝重的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