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健太本人絲毫不懷疑,他要尋找的這位骨女,絕對是個頂級的藝伎。
所以,當健太接過老板娘遞過來的藝伎冊子時,便直接從最后一頁往前翻。
這本冊子不同于別的地方,他不像餐廳那樣菜本,把招牌放在前面,這本冊子卻是按照,從低到高的標準依次排列的。
可以看出,在最后幾頁的展示冊上,女孩們身上穿著的服飾,頭上的頭髻,也變得越發(fā)的繁瑣和華貴。
健太在來之前有仔細的了解過藝伎的一些介紹
首先就是,藝伎妝的面容,應(yīng)該像清晨的櫻花花瓣一般柔軟嬌嫩,哪怕一丁點瑕疵都會令它黯然失色。選最白的粉底,均勻打底。
其實最開始了解到的時候,健太,有些不理解這種文化的。
在中國的時候,無論是明星夸張的妝容,或是20幾歲少女的妝,都是以輕薄透徹為主。
可是,這,像糊墻似的妝容實,在是跟中國的鬼屋有的一拼。
緊接著就是發(fā)型,別的健太沒有太了解。
但是,去查了一下高等藝伎的發(fā)型,是一種名叫京都島原太夫的發(fā)型。
橫濱庫與京都的島原,江戶的吉原一樣
高級的藝伎有獨特的發(fā)式,頭飾各有不同
島原偏向華麗派,幾乎要把頭發(fā)隱藏一樣
裝飾玳瑁簪子,珊瑚和銀質(zhì)品等發(fā)亮的頭飾
最后,要一提的就是藝伎們的服裝了。
藝伎的服裝是十分華麗的和服,做工、質(zhì)地和裝飾都十分上成,因此也異常昂貴,一般在50萬日元以上,有的甚至達100萬日元。
京都舞伎的服裝更是著名,以懸落飄逸,稱為“だらりの,重量相當沉重,扎束之間需要相當大的力氣,所以常常由稱為“男眾”的男性仆役來幫忙。
盡管藝伎的服裝被歸類為和服,但事實上卻與傳統(tǒng)的和服有一定的區(qū)別。
傳統(tǒng)的和服后領(lǐng)很高,通常能把婦女的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伎所穿著的和服的衣領(lǐng)卻開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傾斜,讓藝伎的脖頸全部外露。
順帶一提, 藝伎并非日本特有。
以“侍酒筵業(yè)歌舞”為職業(yè)的藝伎,在歷史上本來并不是日本所特有。黃遵憲認為藝伎“甚類唐宋官妓、營妓”。
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
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伎都有相類之處。
隨歷史的發(fā)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而且成為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之一。
回到藝伎冊子上,果不其然健太在冊子的最后兩頁上面找到了一位美人。
為什么健太這么確定是骨女呢,主要是因為眼睛里的算計的神情太明顯了。
而且她身著的是,一身深藍色和服,深藍色太過耀眼,甚至蓋過了它本身。
正常來說,沒有一個藝伎,會讓衣服的光彩蓋過自己。
畢竟沒有一個客人來是來欣賞衣服的,可是,雖然衣服很華麗,可是當她穿在骨女的身上時,卻把她襯托的更加妖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