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殿西暖閣內(nèi),攝政王魏尚,吏部尚書李石柯,兵部左侍郎趙宏濤,。攜一干文武大臣,等待著皇帝的到來。
小喜子帶著劉德穿過御花園,劉德淘氣的踩著地上的樹葉,蹦蹦跳跳,時不時有一些鳥兒受驚,猛的飛向空中。
正走著,劉德仰頭問道:“小喜子,今天攝政王找朕有什么事???”
小喜子滿臉春風(fēng)的說道:“哎呦萬歲爺,奴才也不知道啊,只是看吏部李大人和兵部趙大人都來了,還來了幾個將軍,校尉,這陣仗不小啊。”小喜子突然低頭低聲說道:“不過奴才聽在南方辦差的內(nèi)務(wù)府小周子說:好像要打仗了!邊疆的幾個城市和要塞都戒嚴了呢!”
劉德微愣了一下,說道;“打仗?聽姜母說打仗會死人的。”
小喜子笑著說道:“萬歲爺,古今但凡打仗就沒有不死人的。就算是當(dāng)年攝政王給您打江山的時候,也是死了很多人的,當(dāng)年不死那些人,就沒有現(xiàn)在的皇上啊?!?/p>
劉德磕磕絆絆的說道:“可.....可是朕不想讓死人?!?/p>
小喜子臉上涌上一絲慌亂,他自知今天對皇帝有些話多了,在大梁,太監(jiān)是不允許對皇帝多說一句話的,隨即指向前面的漢白玉石拱門,說道:“皇上,過了這個門咱們就到景安殿了。”
劉德站在景安殿大門前,深吸一口氣,臉上擺出莊嚴的神情,向玉階上走去。小喜子見狀,連忙站在玉階旁,大聲吆喝道:“皇上駕到,眾臣跪迎~~~~”
景安殿內(nèi),攝政王等人聽見小喜子的吆喝,除攝政王外,其他臣子連忙收服跪地,攝政王則微躬行禮。
小喜子拉著劉德緩步進入景安殿,劉德看著那些即熟悉又陌生的人,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是在小喜子的幫助下坐在龍椅上,用稚嫩的童音說道:“諸臣工平身吧,給攝政王,李大人,趙大人賜座。”
坐定之后,兵部侍郎趙宏濤先站起身來,躬身說道:“皇上,臣有要事請奏。”在得到劉德的點頭允許之后,趙宏濤說道:“昨日子時,周國皇太后魏氏駕崩,魏氏駕崩之后,周國國內(nèi)權(quán)力出現(xiàn)真空,其皇族劉氏重新掌權(quán),昨日周皇皇叔劉章已經(jīng)獲得周國境內(nèi)絕大部分軍隊的調(diào)動權(quán),劉章在我國邊疆陳設(shè)重兵,意圖侵犯我大梁領(lǐng)土,危害我大梁子民!所以臣請皇上下旨,調(diào)集我大梁國內(nèi)精兵十萬,陳列于邊境之上,如果周賊膽敢北上一步,我們就可以拒敵于國門之外!”
劉德似懂非懂的聽著,說道:“朕準(zhǔn)了,煩勞攝政王擬旨。”
魏尚立刻拱手說道:“老臣領(lǐng)旨!”
接著,吏部尚書李石柯站起身來,拱手說道:“皇上,自古以來,兵與將息息相關(guān),武將乃國之重器,古人曰:得良將輔者得以安邦,所以,精兵離不開良將。敢問皇上心中可有良將人選?”
劉德心里當(dāng)然沒有所謂的良將人選,只能搖了搖頭。
李石柯接著說道:“那老臣斗膽給皇上推薦一名良將,皇上以為如何?”
劉德點了點頭
李石柯大聲說道:“臣以為,驃騎將軍魏武,年少有為,既有以一敵百之勇,也有運籌帷幄之智,可擔(dān)此重任!”
坐在前面的攝政王魏尚緩緩站起身來,躬身說道:“皇上,臣以為不可,魏武乃臣之長子,臣之二子已經(jīng)在宮中任禁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臣此次必須避嫌!”
李石柯用他那洪武的聲音繼續(xù)說道:“老臣認為,攝政王已經(jīng)為我大梁做出了豐功偉績,攝政王之子繼承父志,繼續(xù)為皇上,為大梁效忠,并無不可!”
此刻,龍椅上的劉德儼然已經(jīng)陷入兩難,兩只手不安的在腿上摩擦著。
小喜子顯然看出了皇帝的處境,低頭用極低的聲音說道:“皇上,準(zhǔn)了李尚書吧。”
劉德似乎也下定了決心,說道:“朕準(zhǔn)了,任用驃騎將軍魏武為軍前主將,統(tǒng)領(lǐng)前線軍務(wù)!煩勞攝政王替朕擬旨吧”
此刻,有一位胖胖的臣子站了出來,拱手說道:“臣認為,此旨不宜再交予攝政王擬寫,臣愿替攝政王擬旨!”
“皇上,這位是禮部儀制清吏司的主事鄭華。”小喜子在劉德耳邊說道。
劉德點了點頭,說道:“朕準(zhǔ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