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裘祖上的胭脂鋪在桃縣頗有名望,據(jù)說多年以前小城曾經(jīng)爆發(fā)過一場瘟疫,當時的高家大手一揮,打開了自家算得上殷實的倉庫,用那些祖上流傳下來的珍貴珠寶換來了百姓們碗里的苦澀的湯藥,雖說于大疫而言不過杯水車薪,這場天災同歷史上其他著名瘟疫一樣,最終都終結(jié)于人們對死亡的麻木,但高家此舉與其他望風而逃的富商形成鮮明的對比,除了在百姓心目中埋下善意的種子,也為后世高裘得以進入官場埋下伏筆。
但在當時,高家并不知道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他們只知道自己一夜之間從中產(chǎn)階級墜落為平民,據(jù)說當時好幾位姨太連夜跳了河,當時的高家家主也一夜白頭,也許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疑心過自己有沒有做錯,愛該以何姿態(tài),是世人一碗無濟于事的湯藥,還是冰冷河水中那些女人心里惶恐的希望。
但誰也未曾料到,三年后秋收之際,高家胭脂鋪忽然迎來第一位客人,那是一位面容清瘦的農(nóng)村老人,從來人身上的黑色布衣可以看到時間和殘酷生活的痕跡,膝蓋和手肘處是顏色相近的殘損補丁,但隨著老人的步伐,空氣中逐漸傳來茶枯草的香氣,也讓人注意到老人梳的一絲不茍的銀白色發(fā)髻和桃木發(fā)簪,顯然貧窮并沒有帶走老人的體面。
“店家,麻煩給我拿一盒水芙蓉?!?/p>
堂前的伙計善意的提醒:“老人家,這水芙蓉可不便宜呀,今年田里收成不好,怕這一盒胭脂得拿走您半年的收成吶?!?/p>
老人從懷里摸出一塊碎銀,笑著放在伙計手里,開始訴說起當年兒子染上瘟疫后,她是如何心酸,如何絕望,如何走投無路。訴說著高家那一碗湯藥給了她怎樣的希望,她如何欣喜?;镉嫽腥婚g頓悟,那一塊沉甸甸的碎銀暗含怎樣的溫情。
伙計沒有去問她的兒子有沒有因為那一碗湯藥而痊愈,也沒有推脫老人送上來的銀子,只是在挑選胭脂的時候選擇了店里成色最好的一盒,用了最好的包袱皮,在送老人出門時用了最虔誠的姿勢。并告訴她,她是他們?nèi)暌詠淼谝晃豢腿?,伙計流著真誠而喜悅的淚水對老人訴說著她此行于高家的意義。
伙計很明白,有的時候接受別人的善意,才是對她最體面的尊重。
后來像老人一樣的人越來越多,隨著經(jīng)濟的復蘇和戰(zhàn)爭的平息,高家的生意愈加紅火,最后高裘踏入軍營,標著著高家達到有史以來權(quán)力和財力的高峰,正如坊間傳聞,高家實乃福祿之家。
長鳶同高裘的婚事,在世人看來登對至極,一位是前程似錦的青年才俊,一位是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長鳶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也是這么覺得的,她看著眼前笑意盈盈的男子,眉目是那般俊美漂亮,他們的女兒是如此乖巧懂事,她的生活完美的像一副精美的畫作,如此完美,也如此讓人不安。
正如坊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