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
認知
是世界上最最最重要的東西了
也許有人說,事實高于認知
還有人高喊著,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
在我看來,真理固然重要
然,
對于人類的大多數(shù)個體而言
認知,是遠遠高于真理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每個人,都知道什么是“黑色”,什么是“白色”
或許還知道“黑色”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而“白色”定義為所有可見光光譜內(nèi)的光都同時進入視覺范圍內(nèi)。
那么,定義是怎么來的?
答案便是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或者是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少數(shù)人提出的認知。
如果有一天,人們的認知改變了,認為原本的“黑色”就是“白色”,那么,“黑”就成了“白”
這時,有人或許會說“這很唯心”吧。
那么,試問,唯心是否是你的一種認知呢?
對,在我心中,本無唯心和唯物,這都是“認知”帶來的區(qū)分。
事實上,我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是個唯心主義者還是個唯物主義者,或許,也沒有人能肯定吧?
在某些觀點上,我是認可唯物的,但在另一些觀點上,我卻認可唯心
難道世界上真的有純粹的唯物或者唯心?
我認為沒有,或者少有,這都是人為的定義,也便是“認知”中的“大眾認知”。
很多人認為“沒有觀測到的事物,便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之上”這一唯心觀點是荒謬的,只是人們對于外界真實世界的偏見。
我個人呢,卻認為,這一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
誠然,每一個人的視角,每一個人的感官,甚至人類這個物種的感官都是有限的,沒有觀測到,并不意味不存在。
然而,這里就要看我們對于“存在”的認知了。
“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實在,包括物質的存在和意識的存在,包括實體、屬性、關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種存在,人思維的、虛幻的東西也是一種存在,屬于意識的存在。虛擬世界也是一種存在,它是人的意識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質上仍然是意識的存在。虛擬世界的載體(互聯(lián)網(wǎng)的硬件設備)是物質的存在。”
以上這段引號內(nèi)的話,是我從百度百科上截下來的。
我承認,它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正確的。
但我對“存在”有著不同的認知
我認為,一個“東西”存在與否,取決于它對外界的“影響”
只要能對外界產(chǎn)生影響,它便存在
凡是對外界不能造成任何影響,它便不存在
當然,這里的“外界”和“影響”都是廣義程度上的。
既然對“存在”的認知已經(jīng)確立了,
便可以回到原來的話題
“沒有觀測到的事物,便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之上”這一觀點的正確與否
那么我假設世界上有一個超越人類所在維度的東西,它“存在”著,但對于人類,它“不存在”
因為,它不能被看到,不能被聽到,不能被觸摸到,不能被聞到,不能被嘗到,不能被所謂的第六感感知到……甚至,它不能被“想象到”,以人類已知的和未知的任何觀測手段都不能“看見”它,它不能對人類所在的世界產(chǎn)生任何影響,不管是現(xiàn)在,過去,還是未來。
那么,它存在嗎?
對于能夠觀測到它的“人”,姑且稱之為“人”吧,它存在
但對于那些一切的一切都不被那東西影響的“人”來說,它不就是不存在嗎?
上面的這個例子,也只是認知中的一部分,
總結起來,便是: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都不存在于任何個體的認知中的事物,它便不存在。
在我看來,一切事實的存在,都基于認知。
只要是所有人都認同的,對于人類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它就是“事實”。
就如同當年的地心說一樣,在當時,這不就是“事實”嗎?
甚至,關于善惡,也是取決于認知罷了。
多數(shù)人認同的,便是正確的價值觀,便是“善”
而無人認同的,顯然就是“惡”了。
還有很多關于認知的例子沒有被列舉出來
但僅僅有上面的幾點,便可以知道,認知,是多么重要
事實是什么,對于尋常人或許沒什么影響,但認知,卻能使事實化為虛構,使虛構變?yōu)槭聦崱?/p>
認知,高于真理
或者說,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便是現(xiàn)實意義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