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暴君,不是昏君,暴君不是昏君,隋煬帝雖然無德,但是有功。
楊廣亡國的原因在于好大喜功且貪慕虛榮。
在大規(guī)模地開發(fā)經(jīng)營西域中,用金錢來引誘西域的商人來朝貿(mào)易,還命令西域商人所經(jīng)過的大運河杭州段,地方郡縣要殷勤招待,這根本不是平等的貿(mào)易,而是借貿(mào)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實際上做的是虧本的買賣,白白地浪費了國家巨大的財富。還有隋煬帝前后三次對高麗的用兵,使隋朝的國力大減,隋煬帝的末路可以說和征伐高麗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只是他的功業(yè),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tǒng)一起來,所以才會有“巍煥無非民怨結(jié),輝煌都是血模糊”的說法。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一統(tǒng)江山,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科舉,三征高麗。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沒,結(jié)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zhàn)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也是楊廣的一大創(chuàng)舉,隋文帝即位以后,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shè)立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其意義深遠,不但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而且有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
隋煬帝楊廣最后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由蕭后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楊廣好奇花異石,曾三下江南搜尋。并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后攜眾嬪妃、太監(jiān)、宮去西苑游玩,登上玉鳳樓,看到牡丹盛開,大家十分開心。但有一妃喟然嘆曰:“牡丹為花中之王,顏色雖好,可惜樓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負了這國色天香!”楊廣聽了,即命花師來見他命令花師栽12棵高株牡丹,要和樓臺一般齊,每株著花至少3色,違命者斬。眾花師嚇壞了,連連叩頭求饒,楊廣遂命全國各地花師來洛,群策群力攻克難關(guān)。各地花師聞訊,都推舉當?shù)丶妓囎罡哒咔皝砺尻?。其中有個花師家住山東曹州,擅長牡丹栽培。他分析牡丹的生長規(guī)律、習性與特點,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師一起搞試驗,選擇杏樹、桃樹、梨樹、桑樹、槐樹等樹種嫁接,但都失敗了。最后,他們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樹上,結(jié)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過了樓臺,楊廣看得清楚,不禁龍顏大悅,稱其為“樓臺牡丹”。
楊廣論功行賞,要獎勵花師,不料一個宦官貪功,硬說這“樓臺牡丹”是他領(lǐng)頭搞出來的,楊廣不明就里,賞給這個宦官許多黃金和綢緞。山東花師氣憤極了,回家后發(fā)誓不再干這一行,培育樓臺牡丹之技術(shù)失傳,樓臺牡丹隨之絕跡。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