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南宋一直以和為主,并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雖出兵但未達到預(yù)期目的。南宋的這一舉動反而成為蒙古南侵的借口。端平二年(1235年),蒙軍派遣大軍南侵。
1238年,塔思率軍攻下安慶府(今安徽潛山),劫掠而還。由于宋軍拼死抵抗,蒙古軍被迫后撤。淳祐七年(1247年)章夢飛武狀元及第。寶祐二年(1254),蒙古軍陷潼關(guān),直逼西京,章夢飛受命掛帥抗御,任御苑統(tǒng)衛(wèi)兼左司馬事,行軍不坐乘,愛兵如子女,與士兵同食,深得將士愛戴,士氣十分高漲。[52]
寶祐三年(1255年)七月,盛夏溽暑,蒙古軍失去戒備,章夢飛計劃收復(fù)潼關(guān),用緩兵計麻痹敵人,時機成熟后,便指揮宋軍猛攻敵軍陣營,蒙古軍遭到宋軍的突然襲擊,潰不成軍,潼關(guān)一舉被宋軍攻克,章夢飛因此名聲大振,深得宋理宗的敬重,被提拔京湖宣撫使、節(jié)制五城大司馬兼督糧餉事,但因賈似道執(zhí)政而急流勇退。蒙軍并不甘心失敗,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于宋軍英勇作戰(zhàn),打敗元軍,再一次挫敗元軍渡江南下的企圖。而后,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lǐng)曹友聞、王堅、章翔、孟珙、孟瑛、余玠、張鈺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退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戰(zhàn)合州時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于軍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與宋軍交戰(zhàn),聽到蒙哥死訊后,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準備在和林稱汗,立即準備撤軍以爭奪大汗之位,賈似道借機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這樣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為汗。[44]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禥為皇儲。由于趙禥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墮胎藥,因此趙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禥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度宗。趙禥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quán)。賈似道結(jié)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于他好斗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zhèn)襄陽,是為襄樊之戰(zhàn)。宋軍利用漢水把物資源源不絕送入城內(nèi),才能堅守城池。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六年,賈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兩者之間不和。賈似道封鎖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國號為“大元”。[44] [51] 在1272年,張順,張貴兩兄弟的義兵曾血戰(zhàn)蒙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