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康熙十六年的冊封嬪妃,并沒有規(guī)定要封幾個嬪,幾個妃,所以安若并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優(yōu)勢沒有其他史上在封的人多,她只在意皇帝覺得她夠不夠得上封嬪,至于位次,倒是其次的,反正大家都是嬪,位次靠后的先行禮是真,但也不是上級,大家都是平級,隨后也要還禮,所以安若覺得并不虧,何況,大家在權(quán)限和職級上是平等的,就算發(fā)生沖突也不用擔心因為位份差距被欺負。
所以一方面她積極暗示立固跟隨康熙的步伐,就算能力不算出眾,但看在這顆忠心的份上,康熙肯定不會放棄他。
而且現(xiàn)在雖然顯得平庸些,但過了康熙二十年,皇帝的政權(quán)逐漸穩(wěn)固,權(quán)臣能臣開始受到打壓,立固這樣的,反而康熙更放心一些。
若是早早嶄露頭角,安若又有孩子養(yǎng)育在壽康宮,肯定會受到皇帝的忌憚。九阿哥更是有很大的可能被皇帝挑出來和保清一起做皇太子的磨刀石。
至于之后安若再想生下孩子為康熙二十年的晉升做準備也成了無稽之談。
安若不信葉赫那拉氏生下保清之后就就自然而然地再不能生了,她更傾向于是皇帝不讓她生。
康熙十年承慶夭折,康熙十一年立馬生下皇五子保清,她的孩子從來都是只有一個。保清平安存活下來之后再未生育。
所以安若雖然和立固合作,卻從來沒有想著利用先知幫助他飛黃騰達,她想的從來只是在宮中立足,然后帶著輝發(fā)那拉氏立穩(wěn)腳跟。
屬于那種有點根基,人丁興旺,但談不上個人多厲害的那種。
畢竟她和立固又沒有什么非同一般的關(guān)系,前世今生都沒有,她之前籠絡立固是為了以后在后宮的生活,是為了趕上皇帝大封六宮晉升位份,是為了能在群敵環(huán)繞之下平安誕下自己的孩子,那個時候只有輝發(fā)那拉氏是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后面通過馬佳氏慫恿皇帝將她的孩子抱給太后撫養(yǎng),怎么也得到孕晚期才行,一來打皇帝一個措手不及,讓自己成為唯一的候選人;二來也是那個時候才差不多能診斷出來孩子的性別,長生的身體也還未被人人為敗壞,馬佳氏對長生正是著緊的時候,未必不會打著主意將肚子里的孩子抱養(yǎng)給太后,以換取兩宮太后對長生的保護。
安若從來不是好人,后宅中生存的女眷,是很難保住善良的,不主動害人就已經(jīng)算是難得的良善之人了。
所以她不會圣母心發(fā)作去救馬佳氏的孩子,變數(shù)一旦多了,她所謂的先知還有多少優(yōu)勢可言?
后宮女人的厲害,她雖然之前十幾年從未親歷,但從她姑母的結(jié)局就能窺探一二了。
那拉氏皇后能在后宅深宮屹立幾十年而不倒,可不是那等沒有心計之人,忍過不受皇帝寵愛的十年寂寞,也忍過被包衣高氏壓在頭上的屈辱,也忍過被純妃嘉妃逐漸趕上的位份,直到富察皇后死后正位中宮,才靠著皇帝對嫡子的渴盼,接連誕下二子一女。
可即便如此,還是不得善終,可見深宮女人的可怕之處。
所以雖然她的際遇得天獨厚,但安若還是不敢掉以輕心,而沒有利益可圖的時候,對后宮女人來說,善心是最要不得的東西。
白眼狼更是隨處可見。
而且與其付諸信任,最后卻被背后捅刀,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