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自私的,說有多愛,不過是自身因此感覺不便,袒護(hù)對方,就是袒護(hù)自己。
也不怪人人都想做皇后,皇后和皇帝夫妻一體,損了皇后的面子就是損了皇帝的面子,非重大事件,皇帝不會撅了皇后的面子,排除眾多陰謀詭計,上位者的陽謀幾乎百試百靈。
安若這個貴妃雖然沒有皇后的特權(quán),但好歹是皇帝自己扶持上來的,皇帝目前也認(rèn)可其作為后宮第一人的地位,自然不會親手折損其威信。
何況安若也不是得勢便猖狂的人,在這件事的處置上,雖有私心,但明面上有理有據(jù),也并無重罰之處,就算胤祺和直郡王,也不好為了這一個月的份例去向皇帝求情。
咸福宮
對著皇帝,安若并沒有隱瞞自己的私心,但安若對皇帝坦誠,并不是真的坦誠,而是為了給皇帝留下這樣的印象,能放心將自己的后宮交給安若打理。
如今這個局面,這個后宮格局,安若并不希望被打破。
也因為安若第一時間跟皇帝報了備,就算之后在其他人處聽到了什么,也不會因此對安若生出負(fù)面情緒來。
皇帝的阿哥們雖然被安若蝴蝶掉了不少,但因為總數(shù)量可觀,皇帝的子嗣數(shù)量看著還是不少的。
加上排序靠前的阿哥幾乎都已經(jīng)出宮開府,皇孫一代陸續(xù)誕生,滿洲貴女中想繼續(xù)奔著皇帝后宮來的并不多。
當(dāng)然,除非皇帝肯許出高位甚至后位,但連孝昭皇后能登上后位,都少不了其難有子嗣的身子助力,何況是其他人呢。
而皇帝如今,也將大部分心思放在防備兒子們,平衡諸位皇子以及其身后各個家族上,于女色,更多的是放松享樂,難有真心。也不想高門貴女入宮破壞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后宮平衡之勢。
結(jié)合實際,安若覺得自己的愿景有極大的可能實現(xiàn)。
//
至于奪嫡之爭,老康不是個喜歡拿后宮女子制衡兒女的人,對他來說,二人很多時間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歷史上惠妃親子養(yǎng)子先后被皇帝厭棄,但這絲毫不影響其穩(wěn)坐四妃之位,也沒有新寵能越過她去。甚至最后贏家德妃在皇帝未去之前都必須低小佟佳貴妃一頭,稱呼惠妃一聲姐姐。
所以這方面的影響安若倒是不用太過擔(dān)心。
而隨著這件事落幕的,是諸妃之后需要到咸福宮集合再在貴妃的帶領(lǐng)下前往寧壽宮給太后請安。
畢竟這么一個敏感的時間,皇帝就算有心也不好提拔二妃給安若添堵,畢竟安若前腳剛罰了人,如果皇帝后腳便變相補償抬舉或許只是其中之一,都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些不必要的聯(lián)想。
就算皇帝此前就有此心,在這件事發(fā)生之后也只能閉口不提了。
雖然以安若對皇帝的了解,他不會做這樣不公的決定,除非那人是他早就準(zhǔn)備提拔的貴妃人選,只是礙于懿貴妃剛?cè)?,不好匆忙冊封,免得被人詬病薄情?/p>
但皇帝明顯不可能在此時提拔儀,惠二妃,因為為表對直郡王的看重,表示這個長子地位非同尋常,就不能有人在位份上輕易壓過惠妃。
但皇帝又不能真的晉封惠妃,以給目前已十分顯赫的大千歲黨增添光彩。
于是,原封不動便是最好的辦法了。
當(dāng)然,小佟佳氏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