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欲說楠亦方挾帝遷都北郡,大軍一刻不敢懈怠,唯恐陳、孔與之相爭,一夜間急行數(shù)十里,車騎皆乏,修整于德城。
誰料,那孔鄂車騎兵貴神速,東出西關,馬聲蕭蕭直達天外,不日抵達南安。
見這時,南安已于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宮內(nèi)外數(shù)計財寶皆被擄走。
原來,楠亦方怎肯放過這個好時機,放言軍中,無視律法,任其自流。軍士于城內(nèi)放蕩,自己則率左右軍士百人,強擄宮中。
不時已滿載而歸,又恐殘羹留有,唯恐陳、孔得其半分,下令軍士一把火燃燼南安城。
孔鄂不甘此次白費,忙遣左將王徽、右將黃鴻,左右將率車騎千余由左、右路追出,自己則率千余車騎由中路追出,分則三路。
又恐陳浪追來,又遣中將郎官茂于南安城外北十里安營扎寨,使其有所猜疑,不敢貿(mào)進。
話分兩頭,孔鄂等三軍車騎,又向前追了數(shù)十里。不見其軍,忙四處打聽,方才得知,楠亦方等挾帝于德城修整,不日即撤出德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孔鄂即率三軍圍攻德城,車騎千余殺奔德城。
夕陽余暉西下,日落城中緊閉。一輪接替一輪守夜衛(wèi)兵,高舉火光,眼光聚焦四周。
時而呼呼風起,時而野獸長鳴。四下夜無月,霧云聚攏,只顯得火光獨亮。
霎時,狂風驟起,馬聲嘶吼,蹄聲陣陣,遠處火光一片,行如奔走螢火,只是顯得那么龐大。
城內(nèi)府署,緊促的兵士奔到內(nèi)室門外,高聲道:“不妙,不妙!”守門將軍竇帆聽其大嚷不妙,忙問道:“因何不妙?”兵士慌忙答道:“不妙…孔鄂追來了!”這一聲,只把室內(nèi)熟睡之中的楠亦方驚醒,朦朧間喃喃道:“孔鄂……”自覺不妙,立刻醒神,驚座而起。急忙下榻,邊穿衣,邊問道門外:“發(fā)生什么了?!”只見竇帆推門而入拱手道:“是孔鄂殺奔來了!”楠亦方收拾好衣裝,趕忙披上甲胄,腰懸三尺長劍,跨門而出,道:“莫慌!莫慌!且叫他孔鄂有何本事,也攻打不下這城池!”
忽聞府中蔡汾來報,一行來至府署堂內(nèi)。蔡汾慌忙奏道:“孔鄂率三路車騎圍困城池,三門已然被圍了水泄不通,城中糧草匱乏吶!”楠亦方忙道:“糧草匱乏無關緊要,現(xiàn)在我要知道勝與不勝!”
忙下令召守城將軍穎叔,穎叔不時而至。楠亦方問道:“將軍守城可有把握?”穎叔自慚道:“三門已然抵擋不住孔鄂的虎狼之師,待至破曉,城門必破。”
楠亦方大驚,差以致跌下堂椅。這才驚慌,汗流不止。忙召其謀臣來至,不時,四五謀臣依次就位。
楠亦方問其破解之道,謀臣宗道:“孔鄂一路必定勞師,圍城只是勢大,不可取其表,當率軍守之。待其疲乏,令其大將軍竇帆一路殺出,必能破矣!”頓時,爭論不論,雜亂一堂。一人只道:“不可!”楠亦方下視,見其是謀臣賈勻。問其原因,只道:“孔鄂之軍乃西方虎狼之師,既能一路奔襲,必能圍困城池,貿(mào)然進攻,不能取勝。”楠亦方疑道:“為何?”賈勻道:“孔鄂之軍,現(xiàn)在不可取,只得以退為進。當率軍從敵人圍攻薄弱之處突圍出去,方為上策?!贝搜砸怀?,頓時,謀臣化作兩派,一派主戰(zhàn),一派主退,爭論不休。
楠亦方立時拍案喊道:“休吵!休吵!”只待謀臣安靜下,這才說道:“我自覺我軍無差于孔鄂,怎會敗于孔鄂呢?當戰(zhàn)!”
這時,兵士急忙奏報而來,道:“城破了!”一時間,主戰(zhàn)言論登時化作烏有,只得主退。楠亦方忙整頓齊軍騎,親率一匹戰(zhàn)馬由北門殺出。
登時,雙方交戰(zhàn),北門圍軍勢不及楠亦方,連連敗退。這才突圍而出,奔出數(shù)里,方才想起皇帝尚在德城。
“將軍已然不能再殺回去了!放棄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眾軍士連連勸道,可楠亦方哪里放的下,道:“誰愿往!救皇帝!賞千金!”登時,悄然寂靜。突然,從中只道:“末將愿往!”此乃正是楠亦方得力干將竇帆,只得如此,別無它法。忙遣竇帆單騎回城,自己則率軍繼而奔逃數(shù)十里外平川。
竇帆一路殺奔回城,單身一騎,橫沖直撞,持一桿銀白長槍,逢敵便挑,一路橫尸成排,槍桿血染。殺奔進官署,四處尋找皇帝不見,甚是著急。終于在枯井邊尋到皇帝,忙攜帶上馬,沖出府署。
轉角忽遇一大將殺奔而來,不作遮掩,立馬于前。只見,這大將舉刀劈來,刀間鋒芒畢露,已然近在咫尺。誰料,快過刀鋒,一槍刺下,正中其心房,立時斃命跌落馬下。眾兵士見其將軍身亡,惶恐不安,忙摔下兵器,四散而逃。
竇帆一路斬殺百人,沖出德城,急奔數(shù)十里,不敢停歇。忽遇泗布來迎,這才放心。又行數(shù)里,方進平川。
話分兩頭,孔鄂聽聞一猛將殺奔而來,攜皇帝殺奔而去。忙下令追擊。追出數(shù)里,巧遇郎官茂率眾趕來,問其因果,只道:“下官,自作主張,聯(lián)絡陳浪,誰想,陳浪應允主公同一路討伐楠亦方”孔鄂只道懵然,不知其說道是何。
忽見其后,聲勢浩蕩,誰曾想正是陳浪大軍車騎來至。只見,那陳浪單騎走出陣中,作揖道:“孔大人別來無恙!”孔鄂又覺懵然,不知所措。
茂出面解釋,這才明了。原來在南安,陳浪同孔鄂一樣,不甘白費一趟,趕忙追擊。見其茂在前方安營扎寨,不敢貿(mào)進。如此停留數(shù)日,方探得兵士不過千騎。忙下令攻其軍,眼見雙方交戰(zhàn),勝負難分。次日,營中謀臣絨獻計道:“既然不好吃下這些兵馬,那就不要吃了。何不同他們聯(lián)合,以壯大其軍?!标惱说溃骸安蝗唬趺磿?lián)合呢?你異想天開罷了?!苯q又道:“非是在下異想天開,而是本意在此。想那楠亦方舉兵叛亂,已然天下皆知。你我雖舉兵,但并無叛亂,告知天下人是勤王,非是助逆。既然主公是勤王,非逆亂,天下必服其師??锥跻嗍侨绱恕>謩菝髁?,唯有楠亦方反叛,天下不服,可聯(lián)合孔鄂,壯大其軍,合殲楠亦方,共舉皇帝重登大雅之堂!”
陳浪聽后,只道是叫好。忙通使與其協(xié)商,茂看后也只道叫好,互相同使。于次日協(xié)定合并,名曰:“勤王師”這才同一路趕至德城。
來龍去脈講明,孔鄂以然明了。茂當即跪拜道:“下官自作主張,有傷主公之威,當罰”孔鄂自覺此計甚妙,并無怪罪茂之意,當即攙起茂,道:“郎官無罪,郎官是有功吶!我一定要賞?!?/p>
陳浪上前道:“孔大人,還望恕罪,你我當即日在這德城正式誓師盟約,勤王護駕,討伐逆亂,如何?”孔鄂興奮不已,只道好。
德城高柱起誓盟大壇,眾車騎萬余共聚德城。登時,陳浪屹立于壇央,拔劍而挺??锥跎锨埃鄬Π蝿Χ?。亮劍刀鋒直指云霄。陳浪高聲道:“今陳、孔會盟誓師,稱勤王師,檄文天下,義士共舉,勤王護駕!討伐逆亂!”繼而下方軍士,齊聲道:“勤王師!討逆亂!”一連十幾遍,撼動天地,直達天外,此次誓師盟約算是完畢。正是大啟建中十三年葵丑六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