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宮中,皇后在剪秋的伺候下卸下釵環(huán),皇后的臉色十分不好看。剪秋見此便想安慰自己的主子。
剪秋娘娘,您是皇后,皇上還是敬重您的。
皇后一個女人得到的不是丈夫的愛重,而是敬重,這又有何用?
皇后本以為年世蘭這個賤人死了,會讓皇上對那甄嬛心有隔閡,就此冷落她,卻沒想到她這么快就復寵了。
剪秋娘娘,依照著皇上的性子,恐怕就算甄嬛此時復寵了,皇上心下的隔閡并沒有消除殆盡。只不過暫時被埋藏在心中罷了,不知哪一日就會被翻出來,到時候拿甄嬛也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皇后那倒是,不過眼下本宮手中竟無一個得用的人。都怪那甄嬛壞了本宮的好事,白白讓那個祺嬪與她交好了。
皇后眼瞧著甄嬛勢大,封妃指日可待,本宮怎能不恨?
剪秋娘娘,咱們不還是有安貴人嗎?安貴人出身小門小戶,又好控制?,F(xiàn)如今的后宮能得皇上寵愛的就是祺嬪和莞嬪,不如娘娘扶持安貴人與她二人分寵。
剪秋娘娘若覺得安貴人,一人不足以對抗莞嬪等人,也可以試著扶持和祺嬪當初一同入宮的另外三位小主??!
皇后這倒是個好主意,那你覺得那三人當中,本宮應該挑誰好呢?
剪秋祥常在、如常在、意常在三人之中,祥常在也是滿軍旗他不好掌握。如常在是漢軍旗,她的兄長是驍騎營副統(tǒng)領黎斌,意常在也是漢軍旗,是都察院副御史之女。這兩位出身漢軍旗的小主,娘娘倒可以利用他們家族之勢板倒大理寺卿甄遠道。
皇后說的也是,那就選如常在和意常在吧。
皇后不過眼下倒還有一件事,屬實讓本宮十分的煩憂。那端妃自承了甄嬛的情,得到溫宜之后與甄嬛格外親近。
剪秋娘娘何必擔心呢?那端妃娘娘身子骨弱,有了溫宜公主之后,即便與莞嬪交好又如何呢?相信端妃娘娘是一個懂得明哲保身之人,如今又有了溫宜公主,自然要為溫宜公主打算,定然不會招惹娘娘的。
剪秋娘娘,天色晚了,快些休息吧。明日還得去寶華殿祈福,之后還得同眾妃嬪去拜見太后娘娘呢。
皇后那就扶本宮休息吧。
第二日一大早,眾妃嬪在皇后的帶領下,一同前去寶華殿上香祈福。之后又在皇后的帶領下,去了太后的壽康宮,給皇太后請安。
進入壽康宮之后,眾妃嬪先給皇太后請安。而剛進宮沒多久的祺嬪、祥常在、如常在、意常在,則是先隨眾妃嬪一同給皇太后請安,然后四人單獨再次給皇太后行了跪拜之禮。
太后都起來吧,哀家希望你們能夠好好服侍皇帝,早日為皇家開枝散葉。
皇太后說完之后,四人便起了身來,聽到皇太后訓示,四人也是表現(xiàn)的十分的安順。
太后哪位是祺嬪?
文鴛一聽皇太后說到了她,立馬,站了出來又對皇太后行了個禮。
瓜爾佳·文鴛回皇太后,臣妾瓜爾佳·文鴛,拜見太后,愿太后喜樂安康。
太后果然是個妙人兒,怪不得皇上這樣喜歡你。
瓜爾佳·文鴛嬪妾無德無能,能得到皇上的垂憐,是嬪妾之福。
太后罷了,快起來吧!
瓜爾佳·文鴛謝太后。
皇太后剛剛那一番話,只不過是為了挑起后宮對瓜爾佳·文鴛的嫉妒之情,就如當初對甄嬛一模一樣的計策 。不過最終也還是輕拿輕放,未曾多難為文鴛。
太后好了,哀家累了,你們退下吧。
太后皇后,留下,哀家與有事要與皇后商議。
皇后是,皇額娘。
而后眾妃嬪退出,皇后獨自留在壽康宮。
皇后皇額娘,有何事要與臣妾商量?
太后皇后,哀家倒是想問問那瓜爾佳氏的冊封禮,你可再籌備了?
皇后回皇額娘的話,禮部那邊已然在籌備年后便可。
太后哀家知道你心中對皇帝冊封祺嬪之事定然有所疑慮,那是皇帝同哀家一起商量的,本來哀家也不愿意她這么快晉升,但是皇帝當時已然講到了你的過失之處,衰家才不得已同意了。
太后哀家知道你對皇帝有怨氣,對你姐姐純元也有怨氣,但哀家希望你一切以家族為重。哀家也不想管那些事,但是皇帝對你已然有所隔閡,你行事應當再謹慎小心,再收斂些。
皇后皇額娘,本宮……
太后也是對皇后十分歉疚,當年純元所做之事也屬實荒唐。所以太后見皇后如此也是軟了心腸。
太后即便是皇后對那莞嬪、祺嬪等人有怨懟,這段時也當收斂一些,但日后再想法子便是。只一條哀家希望皇上的子嗣不要再出事了?;屎?,你可明白?
皇后臣妾明白。
太后你也退下吧,哀家乏了。
皇后臣妾告退。
從壽康宮出來,皇后心里長下一口氣。皇后明白太后此番留下她的意思,希望自己能夠收斂一段時間。但同時也默許了自己對付祺嬪和莞嬪等人。
日子一日一日的過去,文鴛的行冊封禮之日也到了。這一天內務府將文鴛封嬪的吉服送到了。文鴛穿著吉服到了景仁宮,在皇后的見證下,從禮部總管手中,接過屬于自己的金冊、寶印。
文鴛正式成為了祺嬪,遷居儲秀宮正殿緣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