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沒錢但也給你買了”
“我舍不得吃都省出來給你吃”
這樣的話看似是在讓孩子知道,家庭不富裕,你要懂事,你要節(jié)儉。是一種“教育”的方式。
但這些話背后的潛臺詞卻是:
“我為你付出了很多,你要記著回報我。”
“我已經(jīng)這樣窮了還舍得為你花錢,你得記著我的好?!?/p>
這種表達方式將所謂的愛賦予上了一種交易的味道,帶給孩子的是一種不安感和自卑感。
他們得到的信息是:我所得到的,都是我欠下的,如果我不夠好,我就不配得到一切。
家長希望通過“壓力”刺激孩子成長,上進。但這種方式貶低了孩子的“價值”,增加了孩子的“內(nèi)耗”。
他們被愧疚感和不安感折磨,會不斷的擔(dān)憂自己的未來,會自我懷疑,畏首畏尾,反而難以擺脫困境,有所作為。
比“物質(zhì)困境”更可怕的就是“精神困境”。
比“拳腳相加”更可怕的就是“軟刀子”。
“要是沒有你,我早就……”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了,你一定要……”
“我把一切都付出給你了,你怎么這么……”
……
這些話在生活中不停重復(fù),會像磚一樣累在孩子的身上,讓他們在人生路上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別的孩子一起出去玩,他不敢去,怕花錢。
班里選干部他不敢競選,他覺得自己不配,因為自卑。
他更是萬萬不敢面對喜歡的人,他只會為此感到自己是多么卑劣。
所謂精神困境,就是“我身后空無一人,唯有滿負重擔(dān)。”
一個身處精神困境中的人,是沒辦法考慮過好現(xiàn)實生活,去規(guī)劃未來和做好延遲滿足的。他們已經(jīng)把所有精力都用來對抗和消耗在那些“內(nèi)疚感”“否認”“羞恥感”上。
而“軟刀子”則會一刀刀的損傷他的意志力、主見和自信。他不敢伸手去要,不敢走上去爭,甚至所有的想法,都不會開口說出來。
所以這種不停強調(diào)“我為你付出了很多”的話不但損害了孩子的價值,也同時損害了自己付出的價值。
因為總有一天,不堪重負的愧疚感會決堤崩塌,將那些過去所付出的一切價值全部砸碎。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個伴侶,他對你很好很好。但是他會每天不斷的跟你強調(diào),他為你付出了多少。
他為你花了多少錢,為你付出了多少時間,他為你做出了多少改變。
每天不停不停的重復(fù)。
你一開始可能會很感動,很喜歡,認為他真的喜歡你在乎你。
可是時間久了, 你就會覺得透不過氣來,會覺得越來越厭煩,甚至是害怕。
一個人如果真的愛你,那么他首先要考慮的是你的感受,他所做的一切想得到的,無非是你一個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
而不是無視你的感受,進行自我感動。
在感情里,所有比對方多出來的付出,都是你自己愿意的,別計較。心生不平,會漸漸把這些付出,變成鎖鏈。
對待孩子也是如此,你完全可以告訴他。
“我們家確實不富裕,但是只要你喜歡的,我都會努力賺錢給你買。”
你要讓對方感受到的是“我是跟你站在一起的?!?/p>
是一種“支持感”和“安全感”。
愛和無條件的支持,是比“強調(diào)付出”更讓一個孩子懂得“回報”的教育。
他會自信自愛,會知道喜歡的東西通過努力可以得到,會敢于追求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物。
他會跟朋友們一起奔跑,大笑。
他會積極的在班里競選干部。
他會紅著臉偷偷給喜歡的女生寫情書。
每個孩子都曾是最最美好的無價之寶。
可是沒有愛呀。
他們就早早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