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活在別人口中。聽別人說手機(jī)很好玩,于是我們開始嘗試手機(jī)。聽別人說電腦很好玩,于是我們開始玩電腦,聽別人說故宮等名勝值得一游,于是我們?nèi)チ?。總是在別人的口中得到生活,好像活在別人口中,別人說的然后我們才做。
我不禁想,難道我們的生活只是在別人有意無意的指導(dǎo)著?竟然毫無自己的想法?我們的所謂愛好、品位,都只是聽別人說的,然后才成為我們自己的。還是只是習(xí)慣了接受,畢竟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了“聽話”的思想。這種兒時“聽話”的影響,令我們過于相信別人的話。盡管,我們有時會從父母的話中逃離,認(rèn)為他們“死板”。可我們不也是總習(xí)慣聽“別人”的話嗎?看看你身邊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不都是聽“別人”的才買的嗎?這“別人”既包括廣告、朋友、死黨和專家建議等。從這點看,我們只是從一個小的控制逃到了一個大的控制。是的,我們還活在別人口中。
從小時候起,我們學(xué)習(xí)穿衣、吃飯、寫作業(yè)。這所有的指導(dǎo),都只是告訴我們要怎么做,我?guī)缀鯖]被問過“你想怎么做?”。即使有,也不是友好的詢問。于是乎,從小我們便學(xué)會“聽”,聽別人的話就不會被找麻煩。這種相對安全的策略,在這個灌輸“聽話”的環(huán)境中非常好用,幾乎不用太多的練習(xí)就可以掌握。日久天長,我們便把接受當(dāng)習(xí)慣。聽說這部電影很好,于是去看。這種情況,一個人有并無大礙,倘使一個民族如此,便是災(zāi)難。怪不得最近電影票房作假那么多,不造聲勢就沒人看,自然就會賠錢。怪不得電視電腦手機(jī)上有那么多廣告,原來沒有這些就不會被人知道。我并不是說廣告不好,我只是在強調(diào),我們太容易接受了,基本上沒有反抗。
活在生活中,我們只有用心才會體會到生活。只有內(nèi)心有主見,才不會被別人的意見左右。不是說忽視別人的存在,而是在強調(diào)自己。不然的話就是活在別人口中,吃、穿、用、玩只是在接受別人的意見。我們便失去了自我,好像沒有別人就無法存活。一切這些,都只是在強調(diào)活出自我,而不是只能接受別人的話活的“我”。忽然想到一句話,“這個時代只有偏執(zhí)狂才會成功”,以前對這句話不理解?,F(xiàn)在看來不無道理,因為一味聽別人的話,就會失去自我。而一個失去自我的人,很難想象會有怎樣的成就。
思考成就人,只有充分明白自己所需,我們才會走的更加自信。我們才不會迷失方向,一個不迷方向的人更有可能到達(dá)想去的地方。活在生活中,是一種人生智慧。只活在別人口中的人,只是一種模仿。
畢竟,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會明白怎樣做才是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