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司馬良娣一病而逝,臨終前她悲傷地對劉奭說:“我的死并非壽數(shù)已盡,而是其她那些良娣、良人們嫉妒我,輪番詛咒的結果?。 蹦且荒陝]才25歲,對這話深信不疑。司馬良娣死后,劉奭傷痛欲絕,大病一場,病好以后也一直悶悶不樂,而且痛恨那些姬妾,一個也不肯見面。時間一長,連漢宣帝也知道兒子仇視自己的姬妾,為了幫助兒子從痛苦中解脫,就命令王皇后挑選幾個出身良家、年輕貌美的宮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歡心。
王皇后挑選了王政君等五人,乘太子來拜見宣帝時,叫人悄悄地問太子:“這幾個宮女怎么樣?”太子由于思念司馬良娣,對她們一個也不感興趣,然而既是皇后派人詢問,只得勉強答道:“其中一個還可以吧?!碑敃r王政君坐得離太子很近,又獨獨穿了一件與眾不同的、鑲著絳色邊緣的掖衣,那人以為是指她,就稟告了王皇后。王皇后立即令人將王政君送進太中,當上了太子妃,不久生下兒子劉驁,這就是后來的漢成帝。堂堂大漢王國的皇太子,能夠如此鐘情于一個“良娣”,令人頓生憐憫之情;而他最心愛的這個“良娣”卻又不幸早逝,使“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劉奭幾乎對所有美女都喪失了興趣,也是一種不幸。 [20]
昭君出塞
歸附漢朝的屬國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曾三次入長安朝覲漢皇,并自請為婿,元帝以宮女王嬙配他為妻。王嬙,字昭君,西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南郡秭歸(今屬湖北)人。昭君雖然儀容雅麗,舉止端莊,但因未受皇帝封誥,所以在后宮的地位極其卑微,不受重視。如同當時絕大多數(shù)宮女一樣,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但當歷史提供機會時,她主動請行,自愿遠嫁匈奴。在臨行前舉行的歡送儀式上,元帝見昭君豐容靚妝,光彩照人,顧影徘徊,竦動左右,不禁大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天子又難言失信,只得讓她隨呼韓邪出塞而去。
昭君的事跡在正史記載中僅有幾十個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記載卻非常多,而且更富于傳奇色彩?!段骶╇s記》中有這樣一段傳說:“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由于畫工毛延壽的卑劣行徑,誤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離鄉(xiāng),遠嫁異域。 [14]
信,只得讓她隨呼韓邪出塞而去。
昭君的事跡在正史記載中僅有幾十個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記載卻非常多,而且更富于傳奇色彩?!段骶╇s記》中有這樣一段傳說:“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庇捎诋嫻っ訅鄣谋傲有袕?,誤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離鄉(xiāng),遠嫁異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