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去世,太宗因著“故舊情深,姻戚義重”,不顧自身病體和大臣勸諫執(zhí)意要去臨喪。后來在陪葬詔中太宗又不忘強(qiáng)調(diào)“朕爰在弱齡,早敦姻戚,綢繆眷遇,多歷年所”可見對高士廉的感念。 [102] 類似“地兼賢戚”,“地兼姻戚”“椒掖之親”的詞語在下達(dá)給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的詔書中比比皆是。當(dāng)然長孫無忌和高士廉除了長孫皇后的原因之外還有自身的才干,可是其他人卻是實(shí)實(shí)在在的“以后親”了。
長孫皇后的侄子長孫祥,他的父親長孫安世曾經(jīng)是王世充部署,但因?yàn)殚L孫皇后的緣故,長孫祥得以在唐廷做官,并最終做到刑部尚書。 [103] 長孫敞因受賄被免官后,太宗卻因?yàn)樗腔屎蟮挠H叔叔,常常賞賜給他大量絲絹,不久不僅重新任命還升他宗正卿。 [104-105]
比起私惠后親,還有更明顯的事,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yè)(名無憲,字安業(yè))參與謀反,按律當(dāng)誅,卻因?yàn)殚L孫皇后的求情,太宗免除了他的死罪。唐律謀反本十惡之首,最后不僅活命還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106] 親兄弟謀反,皇后沒有跪著請罪,擔(dān)心自己被株連,反而以“釋憾于兄”這個牽強(qiáng)的理由直接要求太宗網(wǎng)開一面饒恕這位異母兄長,能有如此的自信,可見“恃寵”之言非虛。 [107-108]
長孫皇后臨終前之所以要說“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quán)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當(dāng)一個皇后不去憂慮人走茶涼,反而擔(dān)心皇帝莫要賞賜太多時,必然是因?yàn)榛实垡呀?jīng)對自己的家族太好了。
其實(shí)唐太宗對長孫皇后親族的好也就是和普天下所有愛妻子的丈夫一樣,愛她所愛,親其所親,身為帝王在自己力所能及又無傷大雅的范圍里給予妻子最好的。
帝后互動
李世民愛重長孫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諱。經(jīng)常向長孫皇后詢問朝中賞罰之事,長孫皇后不想回答時以“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為由拒絕干涉朝政。李世民卻一定要和她討論,再三詢問,長孫皇后無奈之下決定不理踩丈夫,以沉默應(yīng)對,對此李世民對妻子也毫無辦法。
朝政之外,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相處頗有有閑情逸趣。有一日春景正盛,長孫皇后在內(nèi)苑游玩,見桃花燦爛,嫩柳抽芽,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便乘興賦詩,名曰《春游曲》。太宗聽聞后,“見而誦之,嘖嘖稱美”。 [112-113] 貞觀二年,幼子李治誕生,洗兒禮時,長孫皇后贈給幼子一個吉祥之物玉龍子。這本來是李世民于晉陽宮所得,看它“雖廣不數(shù)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便作為禮物送給了妻子,長孫皇后一直將它放在衣箱里,乘著這次幼子誕育,才又轉(zhuǎn)贈。后來李唐皇帝“以為國瑞,帝帝相傳”。 [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