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币馑际钦f有怎么樣的皇帝,就有怎么樣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摜,并繼續(xù)追打,他就有意把圖掉在地上,朱元璋看到圖,感念馬皇后而怒氣得以消解。 [22]
洪武七年(1374年),孫貴妃去世,朱元璋令太子服齊衰杖期,太子以其不合禮法而拒絕執(zhí)行,朱元璋龍顏大怒,甚至抽出寶劍對準朱標,朱標逃走。翰林正字桂彥良勸朱標說:“禮可以放一放,君父之命是不能違背的,不然就會產(chǎn)生嫌隙。”于是朱標才肯服喪并向朱元璋道歉。 [23-24]
皇子詠月
有一天朱元璋觀賞新月,諸皇子都在他身邊。朱元璋命他們吟詠新月。朱標詩云:“昨夜嚴陵失釣鉤,何人移上碧峰頭。雖然未得團圓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敝煸蕿纱藭r年紀尚幼,也做了首詩:“誰將玉指甲,掐破天上痕。影落寒潭底,魚龍不敢吞。”朱元璋讀后,認為都非吉兆,因而心中悶悶不樂,于是賜給朱標父子一個匣子和鑰匙,里面裝著剃發(fā)用具和度牒,讓他們在將來出事時打開,朱允炆因而在靖難之役后成功逃脫。 [25]
不過此新月詩最早記錄于元末明初人葉子奇洪武十年(1377年)入獄后的著作《草木子》中 [26] ,那時朱允炆才剛出生,不可能會寫詩。此詩應為元順帝的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所作。 [27] 因而該故事為后人虛構(gòu)。
相關(guān)爭議編輯 語音
生母爭議
據(jù)《明史》記載,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俱為正出嫡子,但學界也一直存在馬皇后終生未育的說法。例如《南京太常寺志》就記載太子朱標與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生母為李淑妃。但實際上據(jù)李淑妃之父李杰的碑文記載其生于1331年,僅比1332年出生的馬氏大一歲,因此其女在朱標出生的1355年應不會超過十歲,自然無生育朱標之理,相反馬氏當時正值育齡。況且李杰是1356年才投奔朱元璋的,故朱標的嫡出身份是不應有疑的。
死因爭議
據(jù)《明史》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時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于是什么病沒有具體說明,只有寥寥幾筆,說是風寒,就把這個溫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沒在歷史塵埃中。
據(jù)明代大臣王鏊的記載,有個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標一起錄重囚,朱標傾向從輕處置,遂與詹徽產(chǎn)生矛盾。朱標去找朱元璋,朱元璋說詹徽的做法是對的,朱標說應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勃然大怒,對他說:“‘俟汝有天下為之!”朱標驚懼,竟自投金水河中,被左右救起,但因此一病不起。臨死前對兒子朱允炆說:“我之死,徽為之也,無忘我仇!”后來朱允炆當了皇太孫,果然殺了詹徽。這個故事流傳甚廣,但真實性待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