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實錄》
冊封禮和婚禮
(洪武四年四月)冊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女常氏為皇太子妃。初,禮部參酌唐宋皇太子納妃六禮,奏定禮儀。 皇帝臨軒,命使納采,問名;既卜吉,復命使納吉,納徵,請期,遣官奏告太廟,遣使備冊寶禮物至妃第行冊禮,皇太子將親迎。 皇帝臨軒醮戒,皇太子至妃第親迎,行合巹禮于東宮內(nèi)殿。明日,妃朝見皇帝皇后。又明日,詣皇帝皇后,合行盥饋禮。 皇帝皇后饗妃如宮中之儀。既盥饋,乃謁太廟,百官行賀禮于奉天殿內(nèi)外,命婦行賀禮于中宮。錫宴遂以所定儀進。 上覽之曰:“贄禮不用笲,但用金盤,翟車用鳳轎,雁以玉為之,其禮宜定為一代之制其親近執(zhí)綏御輪乃古禮,今但用轎,則揭簾是矣。其合巹,依古制用匏。妃朝見入宮中,乘小車,以帷幙蔽之。謁廟,則皇太子俱往。大禮成后三日,乃宴群臣命婦。余如定儀,至是皆遵行之。其冠服:皇太子冕服,九章。妃九翚四鳳冠,翟衣九等。車輅:皇太子乘金輅,妃乘厭翟車。今用鳳轎,冊寶皆用金,制度與皇太子同。寶篆文曰:皇太子妃之寶。冊文真書鐫刻之,曰:昔君天下者,必重后嗣。為烝民主,皆選勛德之家貞良女子以媲之。朕子標年已長,以爾常氏實朕功臣開平忠武王長女,相結為親,今吉日在期,所宜先正其名,特以冊寶命爾為皇太子妃。尚其思爾父勛,敬慎內(nèi)儀,相以正道,用永于家邦。
葬禮
庚寅皇太子妃常氏薨。 上素服,輟朝三日, 中宮素服哀臨?;侍臃R衰,葬畢,焚于墓所,常服還內(nèi)?;蕦O服斬衰,置靈座傍,遇祭奠則服之。諸王公主服如制。
參考資料
1.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三興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 呂太后) 睿宗獻皇帝(獻皇后) .國學導航-明史
2. 林登州集巻十九——志銘 (明)林弼 撰 .國學大師
3.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男,漢族,生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 [56] ,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 [1]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 [1]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57]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繼廢黜周王、代王、齊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 [58]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機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 [59]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后下落不明。 [60]
朱允炆在位期間優(yōu)容文士,寬刑省獄,減輕賦稅,裁減冗宮冗員,改變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嚴厲政策 ,史稱“建文新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