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
124.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12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12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12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三分關(guān)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
12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12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乃詳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
13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羽出關(guān),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蹦耸故贯懔x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陰令衡山王、臨江王擊之,殺義帝江南。
13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
13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13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羽怨田榮,立齊將田都為齊王。田榮怒,因自立為齊王,殺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
13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zhàn)好畤,又復(fù)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135. 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guān)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庇忠札R、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并滅楚?!背源斯薀o西意,而北擊齊。
137. 史記·高祖紀第八: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nèi),虜殷王,置河內(nèi)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fā)喪,臨三日。發(fā)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fā)喪,諸侯皆縞素。悉發(fā)關(guān)內(nèi)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p>
13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
13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