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辱自盡
朝廷盡殺劉長的同謀者,于是命淮南王啟程,一路用輜車囚載,令沿途各縣遞解人蜀。
當(dāng)時袁盎權(quán)諫漢文帝說:“陛下一向驕寵淮南王,不為他安排嚴(yán)正的太傅和國相去勸導(dǎo),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說淮南王性情剛烈,現(xiàn)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擔(dān)憂他會突然在途中身染風(fēng)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殺弟的惡名如何是好!”漢文帝說:“我只是讓他嘗嘗苦頭罷了,就會讓他回來的。”
沿途各縣送押劉長的人都不敢打開囚車的封門,于是劉長對仆人說:“誰說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還能勇猛!我因為驕縱聽不到自己的過失終于陷入這種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悶!”于是絕食身亡。囚車行至雍縣,縣令打開封門,把劉長的死訊上報漢文帝。漢文帝哭得很傷心,對袁盎說:“我不聽你的勸告,終至淮南王身死?!痹徽f:“事已無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寬解。”漢文帝問:“怎么辦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斬丞相、御史來向天下人謝罪就行了?!庇谑腔噬厦钬┫?、御史收捕拷問各縣押送淮南王而不予開封進(jìn)食者,一律棄市問斬。然后按照列侯的禮儀在雍縣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戶人家守冢祭祀。 [6]
孝文帝八年(前172年),漢文帝憐憫劉長,劉長有兒子四人,年齡都是七、八歲,于是封其子劉安為阜陵侯,其子劉勃為安陽侯,其子劉賜為陽周侯,其子劉良為東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厲王的遭遇說:“一尺麻布,尚可縫;一斗谷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漢文帝聽到后,就嘆息說:“堯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殺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稱贊他們賢明。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能不因私情而損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難道認(rèn)為我是貪圖淮南王的封地嗎?”于是徙封城陽王劉喜去統(tǒng)領(lǐng)淮南王的故國,而謚封已故淮南王為厲王,并按諸侯儀制為他建造了陵園。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漢文帝遷淮南王劉喜復(fù)返城陽故地。漢文帝哀憐淮南厲王因廢棄王法圖謀不軌,而自惹禍患失國早死,便封立他的三個兒子: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他們都重獲厲王時封地,三分共享。 [7]
歷史評價編輯 播報
袁盎:“淮南王為人剛?!?[8]
百姓歌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8]
司馬遷:“厲王有材力,力能扛鼎?!?[8]
伏滔:“劉長支庶,奄王大國,承喪亂之余,御新化之俗,無德而寵,欲極禍發(fā)?!?[9]
司馬貞:“淮南多橫,舉事非正。天子寬仁,其過不更。轞車致禍,斗粟成詠?!?[8]
王世貞:“淮南厲王驕恣不奉法,其所論獄,若為黃屋、擅拜丞相、爵關(guān)內(nèi)侯、收聚諸侯王人亡命、賊殺無罪人法皆可以死,而坐以謀反,則未也。” [10]
蔡東藩:“及淮南王劉長入都,借朝覲之名,椎擊食其,實為快心之舉。但如長之擅殺大臣,究不得為無罪,貸死可也,仍使回國不可也。況長之驕恣,已見一斑,乘此罪而裁制之,則彼自無從謀反,當(dāng)可曲為保全。昔鄭莊克段于鄢,公羊子謂其外心積慮,乃成于殺。文帝雖不若鄭莊之陰刻,然從表面上觀之,毋乃與鄭主之所為,相去無幾耶!況于重厚少文之周勃,常疑忌之,于驕橫不法之劉長,獨縱容之,暱其所親,而疑其所疏,謂為無私也得平!甚矣,私心之不易化也!”